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喻忠磊 丁雨彤 陈冬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交流,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2)暨第十四届“黄河学”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封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震中等全国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
“河南大学以位于黄河岸边的独特区位优势,长期致力于黄河、黄河文明的研究,有着深厚历史积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国际上唯一以黄河文明和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也是新时期河南大学人文社会学科振兴的核心平台。”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表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三周年和喜迎河南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展开学术交流研讨,一定会给我们以学术上的启迪,对于服务黄河流域国家重大战略,将“黄河学”研究推向新高度和推进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黄河流域人地系统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黄河流域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及优化调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低碳策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学”学科体系与黄河文明话语体系构建等9个议题,以大会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大会主旨报告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上,受邀专家围绕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明的生成等方面作了9场报告:“主体—综合功能区的地理研究与决策应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推动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约束导向下的人口承载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战略进展及建议”(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双碳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黄河农耕文明与中国礼制文化的考古学观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程遂营)、“从景观看黄河的特性与价值”(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艾少伟)、“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黄河文明的生成”(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震中教授)。
下午场上,受邀专家围绕我国碳中和战略、自然资源依赖与城市化、黄河流域人水关系等主题做了四场报告:“对我国碳中和战略深层含义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超越卡亚公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教授)、“自然资源依赖与城市化进程”(华东理工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邵帅教授)、“黄河流域人水关系及和谐共生路径”(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左其亭教授)。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在论坛闭幕式上表示,本次论坛聚焦黄河学、黄河国家重大战略与黄河文明发展道路讨论交流,回顾与前瞻兼顾,学理与实践并重,综合与协同突出,为构建自主的黄河学知识体系,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探索黄河文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