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慧
2005年初,我还在埋头博士学位论文。这篇拙文,是以中国古典美学观照一部著名的英国印象派海洋小说到获奖的美国战争电影转化,进而抽取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一篇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我,难度是很大的。毕竟,文科需要时间、年龄的积淀,还有微妙、敏锐感受力的积累。否则,字字能看懂,却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亦或不同年龄段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比如,国内许多学者每隔几年就要重读一些经典,原因即在于此。
这个选题,是我的导师高继海教授与蔡新乐教授根据当时我的特点而鼓励我选取的:我喜欢看电影,大众化的、院线的或晦涩的获奖电影,还有细腻的法国电影、魔幻的西班牙电影、艺术与商业兼顾的美国电影、阴郁的英国电影、诗意而大气的俄罗斯电影、小众的伊朗电影、一言不合就歌舞的印度电影、脑洞大开的试验电影等。同届的师兄师姐们和我有着十多岁的年龄差异,他们关注的,我不太感兴趣。“那就‘电影+小说’吧”,我始终记得高老师那句温和宽容的话,首肯了;“你这选题同时也是探讨‘翻译’理论的论文,一种艺术门类到另一种艺术门类的翻译”,蔡老师意味深长地提示到。
那年,是外语学院获得博士点授予权的第七年,我是母院招收的第四届博士生。在阅读关于电影艺术的学理文献时,我得以知晓,文字的文学是“时间”的艺术,而电影更多的是“空间”艺术,或者说,电影叙事的“时间性”是伪的,它依靠蒙太奇/剪辑在空间中“伪造”时间的流逝,用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的话说就是,电影在“雕刻”时光,——制造时光流转的“回廊”。而母校与母院的校园、教室以及春花、夏夜、秋林、冬雾中,处处回环萦绕着我和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学生的种种往事与回忆:
2022年8月外语学院部分专家合影。前排左至右:姜玲、刘泽权、高继海、张克定、杨朝军;后排左至右:梅冰、张璟慧、张红、孙晓青、闫吉青、李巧慧、付江涛。
记得,目前已是我们院长的杨朝军教授,那时是我的任课老师,在课余辅导我们翻译作业时,他还是“青椒”状态,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来到教室,不厌其烦地一一与我们探讨翻译的措辞。当年,届届学生传他是能背下牛津辞典的才子,从他的妙语连珠及引经据典看,传闻应该至少没有太夸张。而如今他的孩子已是朗朗青年,漂洋过海去异国求学,杨老师依然保持着一早就去院里读书,晚自习去教室辅导学生的习惯。
在争取翻译硕士授予权的前夕,那几次走进外语楼,看到的都是时任院长刘辰诞教授带领着院班子及一些老师日夜加班,做规划、填表、讨论、论证、反复修改、请专家指导。在公开的考核汇报会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专家正襟危坐,气氛隆重而紧张。我坐在观众席,真替外院捏把汗……而如今,我们这一代也加入到当年刘院长他们那样的工作中,我师弟付江涛已是副院长,顶着已有些白的头发,忙碌在教学行政的第一线;白玉杰、张珂、侯建、丁岚、马应聪、梅冰、炎萍等同事,当年都是学生,是我的上下届同学,如今都是一边教学、科研,一边为着外院次次冲击更高的荣誉而不知疲倦忙碌着,也时常会见到他们的孩子跟着爸爸或妈妈来到院里,大人们加班忙活,孩子们天真地玩闹。
一次,我还是学生时,为在母校举办的亚太校长论坛担任口译,有幸与当时的姜玲教授同住。她“奇特”的读书姿势引起了我的好奇,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跪着、一会儿仰着脖子……面对我的疑惑,姜老师坦诚地说,总是一个姿势伏案,颈椎会出问题,所以咱们得换姿势啊,这样读书写作才长久啊。如今,她已是我们的副院长,教学科研之外,还有繁重的行政,而她依然神采奕奕,可能部分就得益于这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姿势吧。而有意思的是,“历史总在重复自己”,如今的我就是这样不断变换姿势看书写作,窃以为,这也是一代一代外院人的“真传”之一吧。
依稀历历在目坐在博士论文答辩席上,一众导师轮番对向我发起论辩,我好像一个孤军作战的人间武士,面对奥林匹斯山众神。古希腊就有“论辩”,我们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自然承袭了这种刺激而裨益双方的传统,思想在碰撞中熠熠生辉,仿佛爱琴海边的光……而“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我变成了导师,在电话或微信里指导学生,坐在答辩委员会席上饶有兴趣地向学生抛出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外语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合影
所有人“位置”的转换,于柏格森所说的“心理时间”之意义上,有时好像就在刹那前。而这“刹那”中,我心爱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已是历经了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英文科、德文科、法文科,1923年中州大学的英文系,1929年河南中山大学的外国文学系,1930年河南大学的英文学系,1942年国立河南大学的英文系,1947年河南大学的外国语文系,1956年河南师范学院的外语系,1993年河南大学的外语学院……110年的风雨兼程,数辈先贤的筚路蓝缕,岁月的更迭丰富了外语学院的年轮,而矢志不渝的是我们外院人百折不挠、踔厉奋进的精神。
我心理时间中的“刹那”,外院人以步为尺、踏石留痕:1981英语语言文学获得硕士授权点,1992年张今先生作为国务院聘任的博士生导师挂靠中山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9年获得翻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英语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翻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俄语和日语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荣列B类学科
有好友说,嘿,你上面列的时间,有些你还未出生呢,你回忆个什么呢?法国哲学家巴什拉说,“回忆类似一种文艺的‘新生’,它包含着事实、想象、删除、添加,还有你的梦想和情感,回忆是一种奇特的‘回到未来’”。电影艺术可以将不同的片段剪辑一起,焕发出新的叙事与意义,我也可以。在历史与现实、回忆与当下间穿梭,宛若一个时光回廊,一会儿我是学生,一会儿我是老师,我也可以遥想英文科建立之初的踌躇满志,或置身我的老师辈青春韶华求学的身影中。这一回一来间,“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人生在世,包括求学与做教师的现在,真相是,我们都是孑然一身,然而,我们也可以是“无数的人”“身处无数的历史场景中”,只要你的心灵不总生活在“物理时间”的长河中。以若埃·布斯凯的话说,就是,在一个由回忆、想象、梦想产生的世界中,人能成为一切,更何况,我们还有母院百年之芳华为荫蔽。
谨以此拙文献给即将110周年华诞的母院与母校,——我们在她的怀抱得到滋养与抚慰,“见过大海的孩子,内心永不会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