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以可再生且廉价的生物质生产大宗材料,摆脱对石化原料的依赖;采用发酵法生产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节约耕地的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其分泌各种植物生长促进因子,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这些神奇的技术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如今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日前,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的天使轮融资,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河南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投资者之一。
微元合成创始人、执行董事刘波是名“90后”,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合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和构建微生物新生命,采用生物发酵的方式生产各类化合物,替代动植物提取和化学合成等低效生产方式,化合物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农业等领域。”刘波说,不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能合成传统方式无法生产的产品。
“过去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主要从万寿菊中提取。250亩万寿菊一年才能产生1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刘波告诉记者,而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300立方米的发酵罐10天就能生产1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在刘波看来,虽然目前合成生物学技术产品在总生产规模中占比尚小,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河南具备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原材料、交通运输、终端产品等多方面资源禀赋。”汇融基金副总经理葛党桥介绍,汇融基金聚焦合成生物赛道,通过链接刘波团队的前沿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针对河南省淀粉发酵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我们选择微元合成,期望双方今后在产品中试、生产基地建设及产能改造等方面深度合作,改造提升我省发酵产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葛党桥说。
当汇融基金发挥省级引导基金链接资金、资源、资本、资产的优势,结合河南投资集团在产业领域的产能基础及生产经验,未来,微元合成定能快速完成产业化落地,推动我省合成生物产业蝶变升级。
瞄准未来投早投小
□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兰
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是产业创新的未来。优秀的早期技术如果得不到资金的青睐,往往会错失发展机遇。为布局早期技术,汇融基金以省引导基金赋能科创主体,弥补了企业单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从而抢得先机。
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合成生物技术被认为是当前生物经济的颠覆性力量,未来有望使产品生产突破原材料供应的限制,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品,涉及新型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众多产业领域。
对于像微元合成一样拥有先进技术的初创企业,汇融基金通过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链接前沿技术团队,投资科技转化项目,嫁接区域原有产业资源,以科技创新帮助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引资、引智、引产业入豫,助力河南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