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星辰大海 哪里都是舞台 ——跟访二〇二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旅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2-05-31 09:12:27

  编者按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超千万,其中我省高校毕业生达81.7万人,较上年增加11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里政策扶持,学校包干到人,同学们勇敢逐梦……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背后,是一个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青春故事,是一项项“你的求职路、我们陪你走”的暖心行动。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花费一个多月时间,跟访了4位应届毕业生,倾听他们求职路上的酸甜苦辣、感悟期盼,看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怎样怀揣梦想奔赴星辰大海。

  ………………………………………………………………………………………………………………………………………………………

  求职这条路  我们陪你走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史晓琪

  嘉 宾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 吕冰

  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市场科科长 李玉峰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经理 张晓峰

  

    攻坚克难促就业

  记者:面对疫情反复等多重挑战,我省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吕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千方百计拓岗位,攻坚克难促就业。

  一是政策护航保就业。今年省政府相继出台《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惠企纾困保就业政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岗位、加大培训力度等16条“硬核”措施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二是千方百计拓岗位。省教育厅以承办全国就业促进周主会场活动为契机,协调省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各高校落实“一把手工程”,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

  三是精准服务强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举办“疫”时代“云”就业和“百校千企”直播带岗等线上双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61万个;开展“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系列活动,受益师生近100万人次。

  四是困难帮扶促就业。实施“新时代·新梦想”公益帮扶和“跟踪帮扶保就业”专项行动,要求高校至少为每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精准推送3条以上岗位信息,帮助他们就业。

  包干到人助就业

  记者:河南大学怎样出实招、做实事,助力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

  李玉峰:学校出台《校领导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就业快速扩容机制;各学院(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包干到人”;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组建专家团队每年为近千名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紧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确保这些学生的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平均水平;用好“智慧就业”工作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学校还深挖就业市场资源,设立“就业岗位直推”绿色通道,精准对接校友企业、重点合作单位等的岗位需求,完成内部直推;就业部门负责同志利用线上直播间向毕业生“推介”岗位、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近百家用人单位参与直播带岗75场,吸引8000多名大学生在线观看,帮助近300名毕业生拿到录用通知书。

  校企合作育人才

  记者:企业眼中的理想员工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通过校企合作,和学校合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张晓峰:我们理想的员工首先应诚信正直、品行端正、做人厚道、忠诚敬业;其次,内驱力强,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把持续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情;当然,还要具备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宇通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并于2021年7月入选第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完成好产教融合各项工作任务。比如,与院校合作提炼新技术应用要素并融入实训教学环节,开发完善实训设备和教材,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接触实践课程,实现产业需求和学生实习实践培养的有机衔接。

  

    河南大学李果——

  去新疆就业是“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1.jpg

  疫情下就业形势严峻,当周围不少同学还在为求职“干着急”时,我却早早通过了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一中学的招教考试,做好了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的准备。

  有人问我,为何选择新疆而非北上广深?我的回答是“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选择去新疆做老师,我有无数个理由,“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想让边疆的孩子从文学经典中获取力量,想看看新疆的风景,那里的雪山、湖泊、草原……无一不是我的向往。”

  为了去新疆,我还拒绝了一家很好的企业。

  去年10月,我在新疆人社厅官网看到一则招教信息,便报考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一中学。两周过去没收到回复,我以为希望渺茫。

  10月下旬,学校为毕业生组织了招聘会。我参加了中建三局宣讲会,并接到了录用通知,但心里却怅然若失,我清楚自己一直希望去西部从事教育工作。难道只能放弃理想吗?

  让我惊喜的是,几天后,我竟然接到了新疆的电话,通知我资料审核通过,可以参加“云面试”。充分准备后,我试讲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各项考核后,我接到了签约通知。

  经过与中建三局充分沟通,我顺利解约。去年11月,我拿到三方协议并寄往独山子教育局。

  去新疆工作不是一件小事儿。在和家人商议时,爷爷的话让我很受震动。他说:“国家有发展西部、支援边疆的政策,找工作不能纯然出乎利益,如果大家都去发达地区,那落后地方怎么办?”

  爷爷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按计划入职,我将会在7月15日前到独山子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后上岗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紧跟时代步伐,做喜欢的工作才会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蓝图”里闪闪发光。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高雅 整理)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轩晨明——

  带着一颗“匠心”高飞

2.jpg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走出校门,正式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了。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被这样一家“国字号”科研机构看中,我感觉既幸运又自豪。

  相比其他同学,我的求职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我从大一时就“瞄”上了这家科研单位,立下了求职“小目标”。

  可想要进入这个“国字号”的科研单位并不容易,它要求应聘者必须技能过硬,在国赛中拿过大奖。奔着这个目标,我从大一时就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埋头苦练。那些日子,我一天至少要在实训室练习15个小时,从早上7点忙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是常事儿,吃饭靠同学打包送,睡觉要拿着宿舍楼钥匙“走后门”,老师也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拼、一起练……

  苦心人天不负。去年10月份,我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装配钳工学生组河南省选拔赛一等奖,并在接下来的国赛中荣获二等奖,如愿拿到了应聘“入场券”。

  接到面试通知的那一天,我激动得连晚饭都没吃,赶紧打电话向老师和学长请教,还特意理了发、买了新衣服。由于是线上面试,面试那天,看着屏幕里一字排开的六七位面试官,我手心直冒汗,好在准备充分,也算对答如流。

  拿到入职通知书的那天,阳光格外灿烂,我喊来亲戚朋友,自己下厨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大家都为我高兴。

  回想找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感触最深的是,只要用心处处是舞台,读职校一样能成才。今后,我还想继续学习深造,带着一颗“匠心”高飞,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冯军福 整理)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任志远——

  我为元宇宙“画像”

3.jpg

  两年前,我和团队还在学校工作室里为虚拟人物画像,为打造应用场景犯愁。两年后即将走出校门的我,成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执行董事兼经理。

  创业的种子是入学时种下的。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训练营活动,加入了创业精英班。每年暑假,学校都会为我们开展各种创业素质能力培训。

  去年10月,我们团队顺利入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创业指导老师蔡晶晶的帮助下,我们最终确定参赛项目为“蔓乐盎——中国领先的元宇宙国潮动漫IP服务商”,一个古风类寓教于乐社交平台。

  临近比赛的最后两个月,我和团队成员白天对项目进行打磨、修改,凌晨4点才有时间开“头脑风暴”会,碰撞创意、优化设计。所以,我们给团队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凌晨四点小分队。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蔓乐盎”终于成长起来,在总决赛中获得86.06分,位列金奖!

  比赛虽然落幕,但好的项目不应止步于此。回到学校后,我们选择到真正的商海里去游泳。为了支持我们创业,学校发放了5000元创业补贴,3年内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园,这为我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目前,我们已在平台上搭建包括清明上河园、长安城在内的53组大型传统建筑场景和217个国风建筑,设计有五虎上将、东吴十三将等13套传统人物IP形象及孙悟空、赵云等128个单体形象,用户数量达127万人,累计收入268万元。

  这是一个有想法就有未来的时代。从学校10平方米的工作室,到全国赛场的金奖领奖台,再到网络社交平台执行董事,这些跳跃对我来说充满挑战,但也彰显了青春的力量。创业之路,不见得每个人都要去走,但只要有想法有本领,就会有好出路。

  (本报记者冯军福 整理)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顾昊基——

  踏实走好创业路上每一步

4.jpg

  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坐到电脑跟前,看看就业平台“青创就业帮”的后台数据,再处理留言。上午我一般都会出去联系业务,下午回来打包发货。我现在租的两居室,既是仓库、办公室、会议室,也是住处。

  这个公司是我大二时成立的,面对学生做教育咨询、服装租赁,现在还拓展了医疗器械销售,自己是老板也是员工,还有一部分专职和兼职同学。

  说起我的创业路,其实也是一波三折。我进入大学后,多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而且连连获奖。这让我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充满信心。

  2020年3月,我正式“下海”,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注册成立商贸公司,租了一间办公室,主要面向学生开展业务。

  我设想学校一开学,自己就能大干一场。然而,现实给了我一击,由于疫情,开学迟迟没有消息,公司处于只出不进的状态。

  我给自己打气:“既然选择创业,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要坚持下去。”

  我借了2万元,和一个朋友一起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义乌,批发了一批日用品,回来摆地摊。虽然当时挺难的,但收获也很多。9月份,学校终于开学了,公司的各项业务也慢慢步入正轨。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我自己遇到过迷茫、困惑,就特别想打造一个平台,让大家得到更多信息和指导。

  机缘巧合下,我和开封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有了接触。我就搭桥连线,促成了学校和协会的合作,并开发了“青创就业帮”线上平台,在创业孵化、就业岗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

  我觉得就业路上要勇敢踏出第一步,踏实走好每一步,拼尽全力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本报记者曹萍 整理)

责任编辑:史晓琪
广告 x
相关推荐
评论({{totalRow}})
  • {{item.name}}
    {{item.time}}
下载河南日报客户端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