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萌萌 通讯员 宋磊
4月下旬举办的2022年焦作市城区防汛实战演练中,焦作市人防办高质量完成了人防工程内车辆转移、地下空间应急处置科目演练任务,首次实现了人防演习演练与焦作市应急响应体系的有机融合,坚决打赢应急应战服务一体化建设闪电战。
未雨绸缪,才能抢抓主动;查漏补短,才能持续发展。河南省人防系统二季度工作视频推进会后,焦作市人防办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第一时间召开了焦作人防“打赢‘五战’厉兵行动”誓师大会,将打赢闪电战、攻坚战、持久战、阵地战、突击战,细化分解为完善人防疏散场所功能、实现人防指挥系统与应急指挥系统对接联通、完善人防工程内部设备设施、组织防汛抗灾疏散演练等59项具体举措,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极大的工作力度,发扬连续作战、全力攻坚的“准军事化”作风,提前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的预定目标。
持续推进,高标准实施“五战”任务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职能使命,焦作市人防办积极组织开展应急应战疏散演练行动,将人民防空疏散演练融入到防汛抗灾疏散演练体系之中。

4月3日,在全省人防系统率先启动了“豫防—2022焦作防汛抗灾疏散演练”,在大沙河龙凤码头,联合蓝天救援队、怀源生态管理公司组织了包括被困群众解救、孤岛救援、o型救援、落水群众抢救、抛绳救援、受伤群众急救、指挥通信支援、积水抽排抢险等8个科目的防汛应急演练。
“人防机动指挥车采集到的视频信息,通过这套新增的视频互译设备,依托市人防基本指挥所‘三网合一’系统,可以传输到市应急防灾指挥中心,为全市应急防灾指挥提供决策依据,避免特殊情况下通信信号中断,延误抢险战机。”4月8日,焦作市人防办主任杨树亮在人防通信专业队防汛抗灾演练现场,介绍人防机动指挥车时说到。
这套新增加的视频互译设备,从技术上打通了焦作市人防基本指挥所与焦作市应急防灾指挥中心之间的音视频联通“壁垒”,实现了人防指挥系统与该市防灾抗灾指挥系统初步融合。
4月下旬,分管领导带队、指信科室全员出动,严格对照“河南省居民防空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建设核心指标”,共排查早期、结建人防工程505个,列入整改台账22个,并于4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通过排查,初定焦作市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为首批升级改造疏散场所,制定了内容详实、分类细致的升级改造计划,积极探索已建人防应急疏散场所满足防灾抗灾疏散需要。
创新思维,高质量完成“五战”任务
去年年底,焦作市成立了开展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集成化网格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信息系统集成化网格化试点建设的计划、组织、协调、推进,确定了解放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丰源社区、民生街道办事处及世纪新区社区为建设试点,以新提出的“661510”目标为坐标轴,积极推进网格化建设。

“止血和包扎方面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履行人防志愿者的职责......”3月1日,焦作市首批人防志愿者队伍成功建立,受邀专家为志愿者们讲解了相关急救知识。焦作市人防办还为首支100人的人防网格化志愿者队伍,建立了花名册,配备了统一服装,设计了专门标识。
以人防志愿者队伍为基点,焦作市人防办组建了涵盖焦作市无线电协会、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河南工信学院和焦作大学在内的高素质、强技能、专业强的400人市直人防志愿者队伍。同时建立了每个街道50人、每个社区约20人、全市2750人的人防基层网格化志愿者队伍。
建立了人防战备资源数据库,实现了焦作市人防指挥中心与解放区政府综治中心、新华街道及丰源社区、民生街道及世纪新区社区之间音视频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融入现场感知信息,建立了省、市、县(区)、街道、社区五级联通的指挥信息系统。

“焦作的人防指挥信息系统集成化网格化建设很扎实、很有成效,后续建设中,要注重战时与平时结合、智慧平台与人民防空结合、平时防灾与平安建设结合,要将平时服务融进智慧城市,真正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省人防办指挥与应急协调处王九彤处长调研时指出。
焦作市人防办以该市城乡基层治理“六大行动”为契机,充分运用人防指挥通信体系与数字化治理结合理念,主动打造“人防系统‘民呼必应’平台”,积极开发人防地图小程序,将全市人防工程、疏散避难场所、宣教场馆纳入其中。
“小程序上线后,居民群众可以实现实时导航,就近走进人防工程,实现平时服务融进智慧城市,打通人防走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焦作市人防办指挥信息科科长刘志玲介绍。该APP上线后,将成为河南省首个“人防地图”智能导航系统,打通人防指挥和人员疏散的“最后一公里”。
“打赢‘五战’厉兵行动进入后程发力阶段,我们将树牢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优势,以管用具体的举措和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全力推动任务落实,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杨树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