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
“我昨天在北京办理签证,后续要到希腊参加学术会议,下午还要回学校参加本科生毕业答辩,只有今天上午有时间接受采访了。”4月24日,一见面,秦臻就向记者表达歉意。
谦逊、儒雅、专业,是记者见到秦臻的第一印象。作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忙碌是他的常态。
“什么是科技考古?”记者开门见山问及他的专业。“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考古学。”秦臻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解答。
看似简单,背后则蕴含着自然和人文学科交织的庞大系统。同样交织的,还有秦臻的学习经历。
本科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和博士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学习科技考古。
“本科学习为我打下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让我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信息处理的技能和不同的思考逻辑。”秦臻说。
为什么在学习理工科后,选择考古专业继续深造?
“我一直对文理交叉、综合性的研究很感兴趣,就促成了我研究科技考古的选择。科技考古不仅能够让我把理工科的背景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还能在传统考古研究中加入现代科技的力量。”秦臻微笑着说道。
科技考古的范畴很广,秦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考古。环境考古主要聚焦于古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古代环境中的遗留物质,如土壤、植物、动物化石等,来重建史前和历史时期的环境状况,进而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目前,秦臻主要关注黄河中下游古代环境变化与文明演进。围绕这个主题,他在《Antiquity》等考古学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项成果,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谈起自己的专业,秦臻滔滔不绝:“黄河在不同时期的泛滥影响着社会演进,促进人类通过堆筑堤坝、建造沟渠、强化农业生产等方式,来应对水文灾害。”秦臻的研究不仅涉及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包括自然灾害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
环境考古研究还会使用大量的数字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这些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分析处理采集到的信息,重建遗址现场,模拟环境变化和社会演进过程。
秦臻曾开展过殷墟遗址水利系统的数字化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深入探索了古代城址水利系统的布局与结构。“通过对殷墟遗址及周边区域地形的重建,可以模拟当时的地表径流状况;而对于水利系统进程的构建,则能够显示人类如何重新调配水资源,这为进一步研究殷墟城市扩张、手工业发展都能起到量化支撑作用。”秦臻说。
在进行科技考古研究的过程中,秦臻也逐步感受到各类考古材料的价值。在大众印象中,考古大多聚焦于古代墓葬、城址遗迹,欣喜于精美文物的出土,但无论是田野考古还是科技考古,研究人员都面临着从零散、有限的证据中复原历史全貌的挑战。
“考古没有‘边角料’,每一块砖、每一粒土,我们都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平时就专注于从剖面、土壤、沉积物等证据中挖掘信息。科技考古的手段大大拓展了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学科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秦臻说。
日益发展的AI技术将会对科技考古产生怎样的影响?秦臻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AI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相关技术的介入无疑将极大地提高我们整合信息和处理数据的效率,比如在空间统计和地理建模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归纳、设计、模拟、构建,完成代码编写和遥感影像处理。”
目前,除了任教于历史文化学院,秦臻还兼任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是“郑州商城及周边地区商代水系研究”“灵宝北阳平遗址房屋遗存的地学考古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古环境和人地关系研究”等项目的带头人或参与者。
在这些项目中,河南是秦臻的主要研究区域。为何选择河南就业发展?
秦臻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一片进行考古研究的沃土。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我的研究始终与河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近年来河南发展迅速,对人才也很重视,我坚信在这里将大有可为。”
在河南大学,秦臻不仅专注于科研,还致力于教学和学术交流,推动新一代考古人才的成长。他说,考古学的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以及跨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重视,考古也不再是冷门学科,报考人数多了,投入的科研经费多了,各个研究方向也更加齐全。”
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作为首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保护传承和利用弘扬黄河文化遗产为使命,以文物建筑、考古遗址、古文字古文献等为研究对象,以环境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研究手段。
“实验室汇集了来自考古、地理、古文字、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跨学科合作,对黄河文明及黄河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秦臻介绍。
对于未来,秦臻有何向往?
“用司马迁的三句话来概括,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秦臻讲。“究天人之际”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研究的探索,“通古今之变”强调了考古学在研究历史演变过程的重要性,“成一家之言”则是他对于学术创新和个人见解的执着追求。秦臻相信,通过考古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不断开创出新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法,推动考古学研究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