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刘曼曼 张泽欣
春意盎然的校园里,“志愿红”跃动成最温暖的风景。3月25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阳职院)报告厅内,一场以“聚星火 展志愿”为主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火热举行。15支团队通过情景剧、视频、图文等形式,生动还原了三月“文明月”的温情实践——心理干预案例传递心灵治愈的力量;“语言+技能”助农项目展现乡村振兴创新;“茶文化课堂”用一杯毛尖串联起传统与青春……

今年3月,该校1500余名志愿者以“集中示范+常态服务”模式,开展27场活动,足迹遍布信阳市内社区、学校、城市广场等20多个场所,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医学院志愿者在二十里河社区开展妇女保健知识讲座,通过“找穴位大赛”,介绍女性日常保健知识,艾灸技法教学让居民直呼“暖心又实用”;在第14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旅游学院烹饪和茶文化专业的师生来到体彩广场,与23名“唐宝宝”捏熊猫饼干、做水果塔,手把手教他们冲泡信阳毛尖。“这是我们研发的‘感官疗愈课程’,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提升感知能力。”带队老师赵佳敏说。
在浉河公园,生态学院“绿色未来”科普志愿服务队则携带专业设备深入浉河公园,检测水质、科普环保。一旁的小朋友张皓玥说,“原来科学护绿这么酷!”

在羊山外国语小学,一场“火焰掌”实验引爆全场。信阳职院志愿者曹璐手掌跃动蓝色火焰,揭秘着“丁烷低温燃烧”原理;“七彩珍珠雨”实验让孩子们争相动手,科学的种子悄然萌芽。“这样的活动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羊山外国语小学教师骆莹莹连连点赞。
从社区健康到特殊儿童关爱,从生态保护到科普推广,信阳职院将专业课堂延伸至社会一线。学子在“专业+志愿”矩阵中锤炼技能,年度服务时长突破20万小时,多项实践获评省、市级优秀志愿项目。
“志愿服务是立德树人的长效工程。我们要把‘做志愿’升华为‘练本领’。”信阳职院宣传部部长殷来宾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四化”建设——品牌化塑造、专业化提升、项目化运作、常态化开展,推动更多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技术扶贫、乡村振兴等特色实践,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