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通讯员 王景隆
“作为‘科技副总’,我将深入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帮助企业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开展技术研发,解决技术难题,精准指导产业发展,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2月25日,首批“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推进会刚刚结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教授张红瑞便马不停蹄赶往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担任该企业的“科技军师”,为企业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据了解,2024年6月,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采取“编制待遇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选派模式,计划自2024年起,3年内选聘3000名左右“科技副总”到企业内任职,重点服务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引导一批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
“河南农业大学是我省首批‘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中派出人数最多的。”省科技厅科技企业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处处长马庆波表示,希望“科技副总”在工作开展中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不断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人才牵引力、生态支撑力。
据介绍,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省首批“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中共选派了92名教师,平均年龄41岁,全部拥有博士学历,其中有高级职称的77人,涉及作物育种、畜牧兽医、农机装备、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他们将前往省内92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和地方经济贡献农大智慧。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晓永表示,在申报过程中,学校根据各位专家特长和企业需求进行精准匹配,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河南农业大学将围绕河南重点产业链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当好科技创新的“领头雁”、校企合作的“联络员”、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推动科技成果在更多企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