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最近一段时间,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包括河南在内,多地对此展开了反思:“六小龙”为什么扎堆涌现在杭州?与此同时,浙江媒体也发出了自己的灵魂之问:浙江能拥有自己的“胖东来”吗?从追“六小龙”到粉“胖东来”,这种跨越时空的连线互动,道出了两地共同的心声:互通有无、彼此借鉴,才能闯出各自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所谓杭州“六小龙”,是指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六家科技企业。随着杭州“六小龙”持续刷屏,他们的实力和业绩已广为人知。不过,有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六小龙”的掌门人,年龄确实有点“小”。
公开资料显示: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峰,1985年出生,40岁;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1990年出生,35岁;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1982年出生,43岁;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1976年出生,49岁;强脑科技创始人韩壁丞,1985年出生,40岁;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1987年出生,38岁。不难看出,除了朱秋国以外,其余5人都是80后,而王兴兴更是一个90后。从籍贯来看,他们中,半数都不是浙江人。
年轻的科技创业者、开放的人才队伍管理……从杭州“六小龙”掌门人的身上,不难看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秘笈:城市的科技含量与“年轻指数”息息相关,在壮大本地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有必要为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提起来杭州,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更懂老板”,实际上,杭州也“更懂年轻人”。由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报告,筛选出了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其中显示,浙江独占10席,是全国入围城市最多的省份,而杭州领跑浙江全省。近年来,杭州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评价一个城市的前景与活力,“年轻指数”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年轻人代表着朝气和活力,象征着希望和未来,他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锐意进取的排头兵。在杭州“六小龙”的身后,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奋力拔节生长,他们才是杭州的“诗与远方”。
经济发展从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河南无法复刻“六小龙”,浙江也无需照搬“胖东来”。面对其他地区所取得的成绩,我们需要的是穿透表象的洞察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行动力——在传统与现代的接榫处,永远存在着创新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