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明
2024年12月20日,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瓦屋刘村种植大户刘建锋正忙着烘干最后一拨辣椒,脸上满是喜悦:“去年我看小院的学生们进行玉米辣椒间套作,收成不错。今年我和他们一块种了10亩的玉米间套种辣椒,光这10亩地的纯收益,我就多挣了快3万元!”
刘建锋说的小院就是河南农业大学许昌建安麦玉科技小院。2024年12月25日,在麦玉科技小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瑞鑫告诉记者,她们团队连续两年驻扎在此,开展小麦-辣椒-玉米间套作模式探究。这一模式较好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是一种粮食与经济作物双丰收的种植模式,从而实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胡心如说,2024年他们在麦玉科技小院针对小麦-辣椒-玉米间套作模式设置了3个玉米播期,据田间试验数据统计,玉米在麦收后播种,周年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每亩地可收588.6公斤的小麦、641.4公斤的玉米,再多收1073.3公斤的鲜辣椒(朝天椒)。对比传统的周年小麦-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玉米辣椒间套作的经济效益优势显而易见,每亩可增加净收益超30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间套作种植模式还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第二年玉米带和辣椒带进行轮作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提升了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刘天学介绍,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还促进了作物间的生态互补,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应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更多像玉米辣椒间套作这样的高效种植模式落地生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更好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