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时常侵扰我们的健康。为迅速摆脱其困扰,许多人倾向于自行购买并服用感冒药。然而,河南省消化医学学会理事史晓奕教授在郑重提醒:自行服用感冒药潜藏不容忽视的风险,尤其是对某些药物成分的不耐受,可能诱发严重健康问题,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史晓奕援引实际病例指出,部分患者因短时间内重复服用感冒药,导致急性肝衰竭,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等严重症状。这一案例警示我们,感冒药的使用需谨慎对待。
那么,感冒药中的哪些成分可能成为健康隐患呢?史晓奕说,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这一常见成分。它虽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部分患者可能对其不耐受。一旦进入体内,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肝脏受损,进而演变为肝衰竭。
肝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引发全身性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史晓奕教授强烈建议,服用感冒药务必遵医嘱。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自身是否适合服用相关药物。同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对于已确诊对乙酰氨基酚不耐受或肝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该成分的感冒药。如需缓解症状,可选择其他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物或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
总之,自行服用感冒药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为确保肝脏健康和安全用药,我们应遵医嘱、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缓解感冒症状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河南省消化医学学会 李青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