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陈锐 王云升
辉县市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交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名为柳湾村的村庄。在此地,河南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刘晨生,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铿锵有力的行动,全力驰骋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道”。
2021年3月,刘晨生被河南师范大学选派到辉县市吴村镇柳湾村开始驻村,2022年10月履任第一书记,驻村的一千多个日夜,刘晨生记了满满三大本民情手账,这里面记载着村民从脱贫边缘到稳定致富的可喜成效,记录了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曲折经历,见证了他从一名机关“书生”到驻村“实干家”的蜕变。
俯下身子以村为家,当好村情民意的“明白人”
河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压茬交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有四任书记在柳湾开展帮扶工作,从董国强书记、孟超书记、再到赵胜杰书记, 刘晨生是第四任了。
到村任职后,听着村里老百姓对他们的念叨,很亲切,他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为快速了解柳湾村情民情,他揣着小本子,白天就往田间地头跑,与群众唠嗑聊家常,熟悉村容村貌,晚上提着手电筒走村入户,组织群众召开院落会,宣传惠民政策、倾听群众诉求、谋求发展思路,很快与群众打成一片。
仅驻村半年,刘晨生以双脚丈量了柳湾村的大街小巷,走遍了200多户群众家,哪家的瓢大碗小,哪家的牛壮猪肥,哪家的地多粮多,他都了然于胸。
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沟通交流中,他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驻村帮扶也从“一窍不通”到“一知半解”再到“得心应手”,对乡村振兴逐渐理清了头绪、有了自己的思考。“村里的主导产业是什么?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这条产业路什么时候能修?如何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饮水安全是否得到保障?”较真的他细细梳理着群众诉求和自己发现的问题,一一向乡村干部及县有关部门咨询请教。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刘晨生从未惧怕山高路远,只因柳湾村已渐渐成为他的“第二个家”,在那高山处、远路上,有需要他去帮扶的父老乡亲。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人心齐,泰山移”。刘晨生深知,乡村振兴绝非一人之功,乃是群策群力的伟大事业。他自始便从强化班子建设、培育人才队伍、筑牢战斗堡垒等关键环节着力,创新性地提出“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这一极具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他坚持学在前、干在前,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协商,提出“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强村民红分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定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树立好典型,让社会正义之风吹遍乡村,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占领乡村舆论阵地。
为筑牢村级人才储备“蓄水池”,他主动联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入挖掘优秀毕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10余名村级后备力量,从思想政治理论到干事创业实践,进行全面帮带,为支部输送了新鲜血液。
为真正将村党支部建设成群众“主心骨”,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他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民兵连等群体作用,引导农村党员、民兵等在调解矛盾纠纷、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
在刘晨生的带领下,柳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不再是一句空话。
拓宽渠道发展产业,当好强村富民的“领航员”
要稳定脱贫,先强村富民。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稳定脱贫致富呢?刘晨生通过走访发现,柳湾村地理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他想,绝不能让老百姓捧着“摇钱树”受穷,端着“金饭碗”挨饿。
在产业帮扶的关键领域,刘晨生携手河南师范大学,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他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协商,一方面把巩固提升原有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原有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农光互补日光温室、农副产品加工、智慧农业上做新文章;另一方面把引进新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服务好以往引进的驻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021年,打响招商引资第一枪,新乡刻意食品有限公司签约正式入驻柳湾村,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同时新增30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家门前就业,每个岗位每年增收2万余元。2022年引进砂轮加工企业1个,年产值上千万,为村里新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脱贫户李玉宝成立新乡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蔬菜和花卉种植,成为脱贫致富典型;指导村民成立了河南省甘其食广告有限公司、河南柳湾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辉县张斌卫生洁具经营公司、新乡李宾装饰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
2022-2023年,柳湾村企业积极参与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中州铝业、安阳钢铁集团等单位的竞投标,相继承接承建河南师范大学国庆节花卉摆放、充电桩安装、家属院装修改造,吴村镇二街村党建墙绘,内黄县墙绘等项目。2024年增加甘蔗、紫薯种植面积15亩;建设10亩太行山黄金小米基地,引进种植优质谷种“豫谷35”,发展无公害小米种植;建设“鱼菜共生农场”,发展无土栽培、高密度养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这一系列产业帮扶行动的强力推动下,柳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迅猛增长至 30 万元,犹如为乡村振兴的高速列车筑牢了坚实无比的经济轨道,使其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疾驰。
身为教育工作者,刘晨生对教育于乡村振兴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知。他积极谋划运作,促使河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向柳湾村倾斜汇聚。
通过组织开展科普支教、教育捐赠、公益课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输送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并选派师生深入吴村镇服务基层一线。精心策划“我与师大有个约定 - 柳湾少年行”活动,引领柳湾村的中小学生踏入河南师范大学校园,开启游学之旅,亲身体验高等学府的魅力与氛围。
在这一系列教育举措的推动下,柳湾村连续多年保持约 15 名学子成功考入大学的佳绩,教育的希望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动力。
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期。驻村三年多,刘晨生早就从一个“异乡客”变成“家乡人”。接下来,他将继续秉持驻村初心,问民需、访民意、解民忧,让柳湾村真正实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稳步向前、生活环境整洁有序、文明村风浸润人心,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继续书写他的长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