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依凡/拍摄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臣/剪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大明 耿晓帆
在河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郑州航空港,但很少有人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郑州航空港的巨大作用。
11月28日,我们来到了航空港区华夏大道跨南水北调总干渠大桥。一渠打破原有规划、专门为航空港区改道而来的南来之水,就从这里拐了一个大弯,蜿蜒流入航空港区。
陪同我们采访的郑州航空港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席辉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方案最初的线路并没有经过航空港区,而迅速成长的航空港区,发展瓶颈之一就是缺水。
席辉说,10年前,当千呼万唤的丹江水流入航空港区后,港区第一水厂约四分之一的丹江水都供应给了建成不久的富士康科技园。
对于航空港区来说,南水北调不仅是输水线,更是发展线、生命线。
繁忙的比亚迪工厂内,一辆辆比亚迪轿车陆续驶下生产线,从航空港区驶向世界各地。
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企业选择落地航空港区,水资源是重要因素。作为汽车生产企业,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冲压、涂装、焊接、清洗等多个环节,还是数万员工的日常生活,对水的需求都很大。”
水流十年,换了人间。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航空港区及郑州东部供水超6.45亿立方米,成为航空港区迅速崛起的发展之水、生态之水、民生之水。
位于航空港区的双鹤湖中央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水鸟成群嬉戏。尽管寒风凛冽,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湖边。
“南水”滋养之下,航空港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目前,港区绿化面积达3450万平方米,生态水系40公里,犹如一个风景优美的大型园林。
航空港区锦绣翠园社区书记湛国强就是生活在这座园林之中的原住民。他们原来居住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附近,后因工程兴建搬迁到了如今的社区。
“以前我们全村只有一眼水井,水质很差,现在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家里的水壶用一年都不会有水垢。”他说。不仅水变甜了,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甜:“村民现在都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加上房屋出租,每户居民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翻看航空港区地图,可以清晰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航空港区西南部入境,向东、向北、再向西而出,划出一个优美的“几”字弯。席辉说,这个“几”字弯,其实更像一个反写的“C”字,预示着南水北调助力航空港区站上了出彩河南的“C”位——
南水北调为航空港区奠定了发展之基,航空港区因南水北调蓄积了腾飞之势。通水十年来,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省“半壁江山”。它从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的小镇,蝶变为一座区域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的航空大都市,是河南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这个“C”位,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