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校也能做蚕丝被了。”近日,济源一中知行社社团活动课上,来自该校2023级37班的杨致远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解从蚕茧到蚕丝被的“神奇”过程。
据该社团辅导老师周永丰介绍,本学期,学生们经历了“煮茧—清洗—剥茧—开绵”的过程,见证了从蚕茧到蚕丝被的蜕变过程。
先是煮茧。准备蒸锅,把蚕茧装入煮茧袋后,开始加热,同时加入小苏打搅匀,小苏打主要是用来溶解蚕茧的胶质、软化茧壳,方便后续拉丝工作。之后就是清洗。小心翼翼把烫手的袋子从锅里提出来放入干净的凉水中,温度降下来后,再把袋子打开把蚕茧倒出来。蚕茧的内部现在依然是一包热水,继续用凉水泡着,小心缓慢翻动按压、换水,直到盆中的水清亮。撕开蚕茧时,清除滑腻腻的蚕蛹,然后就是开绵了。完成弓形后固定在一个底座上,把刚才丝帛再拉长套在这个竹弓上。到成型的关键一步,从两边一起把被芯和蚕丝卷起来成个柔软的圆柱,一起再用力把这个圆柱从被芯尾部预留的口子里翻出来,展平后蚕丝就平整的套在被芯里面了,接着,拉着两头轻轻抖动,检查边角蚕丝是否平整、到位。整个过程经历了2个小时,虽然有点累,但是大家都非常开心。
据悉,劳动社团课是济源一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据了解,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科学教育,专门出台文件,学校在加大投入、高标建设、完善机制、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将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和学校五育并举多样化特色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助力学校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李树华 贺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