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布局的表现,也是加快解决制约强国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关键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10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在接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
李成伟表示,河南农业大学当前正在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奋斗目标,以“双一流”创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融合发展为抓手,致力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科教融汇综合体,建设现代农业领域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目标任务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求高度契合。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李成伟说,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新时代开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领跑者,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在中部地区建设一所农业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既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必然,也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中部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然。
河南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粮食加工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但却是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洼地。通过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河南筹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度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能够优化战略布局快速形成在农业科研和推广领域的规模优势、集群优势,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科教融汇综合体,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科技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人才培养和实践的重要手段,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三者既同根同源,又同轨同向,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相互助力。
李成伟认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场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就要准确把握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的鲜明特点,把做强高等教育作为统筹推进一体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为统筹推进一体改革的重要抓手,使统筹推进一体改革工作有依托、有秩序。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是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也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衔接不够、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通过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要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高度,推动深层次、系统化、前瞻性改革,从顶层设计、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系统推进的目标。比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建设的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由26家农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集群组合而成,有效推动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既能够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发挥科学研究的引领性作用,形成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生动格局。
推动农业生产提速升级
李成伟表示,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多地开展的“周年多熟吨半粮万元田”种植模式集成示范,实现了全产业链创新技术的高效集成,推动了农业生产这一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高阶升级,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集成应用深度融合。
学校选取了沿黄农业大县、粮食大县民权,在确保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亩产不低于3000斤的前提下,利用套种优质特色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或者玉米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的空窗期加种一茬优质特色蔬菜的形式,实现周年多熟目标,从而使大田亩均经济收益达1万元以上,打造粮食主产区产能提升、增收增效、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样板。
“周年多熟吨半粮万元田”种植模式集成示范是以现代农业技术高度集成为基,以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为核,以高产高效和农民增收协同并重为要,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系统性农业生产变革,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示范探索,也是实现产能提升和农民增收有机统一的有益探索,应当在更大范围予以示范推广。
李成伟说,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四个面向”要求,突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特色,锚定国家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积极走在前列、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