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洁
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是统领旅游强省建设的主题主线。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是我省适应世界形势新格局和国际旅游新变化、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省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的现实要求。
打造细分化、品质化的产品体系
多样化的产品体系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必由之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我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等级高、品位好,要以“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为核心,做强生态观光游,做深研学科考游,做活特色乡村游,做优休闲康养游,做精体育赛事游,做美旅游城市游,运用AR、VR、5D、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革新传统景区的呈现与互动模式,以创意内容、创新形式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细分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树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美誉度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关键目标,其在国际游客心目中应拥有极高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核心品牌,打造世界级文旅IP,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认知。要创新精准营销方式和高效宣传手段,建立完善的国际文化交流机制与旅游宣传推广模式,借助国家或省级重大外事活动,持续开展中原文化系列推介活动,让河南文化旅游“走出去”。利用海外流行社交媒体,打造多语种文旅推广阵地,发挥在豫外籍人士的国内外双向桥接作用,吸引客源国旅游自媒体博主来豫交流,强化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ChinaTravel”之民间力量。
提供国际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优秀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管理服务一定是建立在国际公认的标准之上的。不论是产业链条之间,还是景区酒店内部,只有建设与国际接轨、成熟通用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精益化服务和高效化管理,才能保证给国际游客带来充分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但是,国际化标准只是世界级文化旅游服务的底线,要针对国别文化的多样性、群体特征的差异性、旅行习惯的独特性等个性需求,使管理服务充满温度感和鲜活力。同时,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服务,不是仅仅供给国际旅游者,因此要调和其与当地居民在设施共享方面的关系。要以主客共享理念打造服务新空间,以多元赋能方式激发服务新效能,通过标准化握紧金标尺、发挥个性化彰显亲和性,不断完善国际化、中国式、河南范儿的旅游服务体系。
形成产业联动、区域带动的综合效益
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延伸性特点赋予产业全链互动和地区全域发展的极高潜力,产业联动与区域带动的整体提升也能够进一步加快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建设。通过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能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推动设施完善,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与有机协同。要以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为发展轴心,立足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坚持“前瞻30年谋篇、世界格局审视”,发挥“产业联动—集成创新”“区域带动—城乡统筹”等效应,培育国际性的旅游企业集团,强化世界性的旅游项目合作,构建“郑汴洛安”黄河古都群的旅游极核,全域性统筹不同地区差异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全方位提升我省的国际旅游竞争力。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需要开创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发展新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优势,把旅游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文旅部门扛稳主责、抓好主业,相关部门主动担责、积极作为。通过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协调政府与企业、社区与组织、上级与基层之间的关系,实现跨部门合作与跨区域协同,以积极引导、有效扶持、健康监管的方式推动旅游业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各类旅游要素可自发流动,形成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扩散,实现合理布局和高效发展。通过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运作成本、形成专业分工和业务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或优势叠加。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激发旅游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过程中,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各展其长、协同配合、相得益彰。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