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和行业特色,充分调动学校力量和资源,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资源体系,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建立“1234”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力培养机制,实现青年教师梯级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明确一个目标,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学校严把青年思政课教师入口关,将师德师风、政治能力和政治意识等作为选聘考核的重要内容。尤其将“师德为先”贯穿思政课教师入口、考核、晋升、评优等发展全过程,严把思想政治关。
二是构筑两大体系,即思政课教师专属角色体系和“五级”研修培训体系。思政课教师专属角色体系是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思政课教师作为重点队伍来建设。单独设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单独举行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类别、评聘指标和评审标准,“思政专项”已然是思政课教师专属角色标配。“五级”培训研修体系是构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省级-国家级”五级培训研修体系,通过参加培训、校际交流、企业实践、社会调研等形式,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三项机制,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力建成青年思政课教师梯级队伍。3项机制分别是实施“导师制”,开展“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活动。实施“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名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配备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导师,对新入职的思政课进行“一对一”全方位指导,力争实现1年过关,取得授课资格。开展“青蓝工程”是指分课程成立梯级教师团队,老中青结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朋辈引领作用,力争在3-5年内实现每名青年骨干思政课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开展“名师工程”是指打造思政教学名师,孵化品牌,使其成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基地、展示舞台和示范窗口,力争在6-8年内将青年思政课教师培养成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能力过硬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学名师。
四是实施四项举措。围绕建设高水平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一目标,学校通过教学比赛、备课观摩、行走宣讲、理论研究等举措,实现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一是教学比赛,以“比武练兵”提升基本功。学校通过举办“明德杯”思政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实现全员全课程参与,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更加扎实,教学能力更加突出。二是备课观摩,以“团队智慧”提升教学实力。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校内集体备课、校外联动备课、获奖教师讲授观摩课等形式,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更加精湛。三是行走宣讲,以“志愿服务”提升实践能力。学校与郑州市中原区、南阳市桐柏县等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宣讲团成员奔赴这些地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更加突出。四是理论研究,以“项目激励”提升内驱动力。学校在教学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职称评聘等方面实施单列,青年教师都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发展支持,内生动力更加充足,可持续发展更有质效,理论功底更加深厚。
近年来,学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二等奖各1项,获河南省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活动特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获省级示范“金课”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立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结项省级教改项目思政专项3项,参与的项目分别获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全省校园法治文化品牌,指导的大学生宣讲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和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获评省级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指导的微电影作品获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等,为全省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讯员 张振华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