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陈梦媛
金秋信阳,稻谷飘香,一派丰收景象。从8月初开始,接连持续2个多月,再生稻头季稻、早稻、中稻、晚稻、再生稻再生季稻,信阳一茬茬的稻子到10月底才将收割完毕。
仓廪实,天下安。为粮食丰产丰收终日奔忙的,除了种粮农民,还有各级财政、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的工作人员。
9月4日,记者从信阳市财政局获悉,今年省财政厅下达信阳市4.23亿元目标价格补贴(稻谷),资金总量全省第一。
中原熟、天下足。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水稻种植面积也稳定在900万亩左右。
信阳多年稳居全国第二大稻谷主产市、全国第一大籼稻主产市,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75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为支持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河南始终将按时、足额兑付种粮补贴,作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抓手,秉持“谁种粮、谁受益”原则,精准直补种粮人,为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信阳市财政局服务业科科长邵菊告诉记者,他们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全力做好落实稻谷补贴有关工作,确保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精准发放到种粮人手中。
据介绍,国家目标价格补贴(稻谷)包括稻谷生产者补贴资金和省级调剂资金。稻谷生产者补贴资金主要发放给稻谷实际生产者及经营主体。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赋予县(区)更多自主权,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微调,上下浮动不超过30%。省级调剂资金则主要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一定规模以上的稻谷加工企业,用于组织市场化收购、支持品牌建设等,以培育壮大一批稻谷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稻谷产业高质量。
商城县水稻种植保持在50万亩以上。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零星种粮农户逐年减少,粮食生产主体逐步转变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一些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
商城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陶丛旺说:“近期除了指导好秋粮收割、再生稻田间管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统计、核实水稻种植面积,确保补贴精准发放到实际种粮人手中。”
商城县鄢岗镇曹寨村种粮大户曹启铜证实,他流转种植362亩再生稻,每年稻谷刚收完,补贴资金就打到卡上了。
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正礼,流转种植有2200多亩水稻。
光山县出台激励政策,在省定稻谷实际生产者平均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规模在1000亩(含1000亩)以上的,补贴标准适当上浮,按最高不超过省定平均标准30%补贴。“农民种粮,国家给补贴,我更要多种粮、种好粮,为全国粮食生产多作贡献。”刘正礼说。
邵菊说,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信阳市财政局将目标价格补贴(稻谷)资金作为加强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的一个重要“切口”,切实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补贴资金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以激励和调动种粮积极性,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图片均为谢万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