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琦 通讯员 马铮铮 张潇
“动画心世界”心理宣传精彩纷呈,“动画心书社”好书悦读打开心灵、“动画心影厅”主旋律影片深受欢迎、“解忧杂货铺”成了学生情感倾诉的“树洞”……黄淮学院动画学院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师生沟通从“携手”到“握手”,健康教育从“交流”到“交心”,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坚持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构建宣传教育、预防干预、平台保障、咨询服务、实践拓展“五位一体”新范式,打造心理健康新引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育乐观向上的时代青年。
统筹规划、建全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教有方向、行有保障。动画学院党委始终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问题导向定期召开专题党委会,系统梳理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动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主管党委副书记为站长,心理辅导老师为副站长的二级心理健康服务站。学院先后制定了《动画学院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方案》《动画学院心理委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度》《动画学院心理健康服务站实施方案》等制度,通过心理问题筛查、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完善了心理问题防范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学院在获批首批校级示范性心理健康服务站后,建成了“动画心世界”、“动画心书社”、“动画心影厅” 、“解忧杂货铺”等心理健康拓展基地,有效满足了心理宣传、个体咨询、情绪宣泄、朋辈辅导、心灵阅读、影片观赏等多种功能需要,极大丰富了学生多样、多元、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空间。
师生互动,融入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蓬勃动力创新活力。融洽互通的师生关系是敞开心扉、相互悦纳的金钥匙。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党委行政持续开展“四个一”工程,即“听一次课堂、进一次餐厅、看一次宿舍、谈一次家常”,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到学生身边,密切关注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健康、日常融入和实践表现,适时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关心、关注、关爱,有效实现融入、融通、融合,提供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四个一”工程得到了学院师生的持续肯定和全面支持,密切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
多维联动、动态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进一步拓宽学院心理育人维度与广度,切实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黄淮学院动画学院着力加强家校互通,通过家长“云”课堂、家校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架构与家长之间多维对话和有效反馈互联融通生态,共同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通过建立重点学生家长知情档案、开展亲子关系调研、定期电话访谈、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融合教育等形式,形成家校社合力,共同研判个案学生心理特点特征、心理问题成因、对策及改进措施,巩固拓展家校社育人渠道,建立密切融洽、可信赖、可托付的家校社关系网,共同护航学生成长。
榜样带动、骨干引领,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有的放矢。启智润心、成长共鸣。根据各年级学生所处的不同心理阶段,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多次举行心理健康知识科目培训,组织各班开展主题心理班会,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学院每学期开展心理委员专题培训,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学院先后组织了“做情绪的主人”主题团体辅导,开展各年级宿舍长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举行“太阳花”朋辈心理宣讲和辅导,激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身感召力。特色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广受欢迎,收效良好。以“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记忆”为主题的动画学院春季心运会受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受众点击量突破300万次。学院还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以系统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服务机制,实现宿舍长-心理委员-辅导员(教师)联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实现全员育心、全心育人。
红色思政、标建高地,让心理健康教育铸魂育人、赋能成长。德育铸魂磨心智,劳育强身铸体魄,美育润心陶情操。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在抓好“五育并举”的同时,融合开展德育、劳育和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院成立大思政育人平台“动画学院红色空间站”,配齐、配优、配强了思政导师、学业导师、心理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学院的“杨靖宇精神宣讲团”被评为国家级志愿团队,并入选省级宣讲示范团队。学院携手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天中农业园共建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联合设立大学生红色研学实践基地,与确山县盘龙镇政府共同打造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基地,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先后推出动画衍生品设计与制作、“魔玩”社团文化节系列等红色文化创意创业品牌,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研学中得到洗礼,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涵养情操,在美育文化浸润中健全人格,培养积极向上、阳光豁达的人生态度。
动画学院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政引领、专业培育全过程,融入学生成长各环节,创新思路举措,心理问题干预与改善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近30人次在省级以上的专业竞赛中获奖,2名同学分别被QS世界前50强高校录取,22名同学赴国外学习深造,学生高品质就业、考研及出国学习深造均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