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全球化时代回答好“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事关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道路的重大命题,河南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历史、考古、地理、文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整合资源,守正创新,积极推进“黄河学”学科群建设,努力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响出彩的河大乐章。
拨黄河文化之“弦”,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建“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并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立项建设一批以黄河文化为标识的重大项目,编写黄河文化中小学读本,建设“黄河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开设“环境变迁与黄河文明”、“甲骨学”等课程,连续举办“夏文化”国际暑期研讨班,推进黄河文化进课堂、进党课;承办黄河文化全国理论研讨会,做客《百家讲坛》、《对话中原》等知名栏目,持续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中国-希腊环境与文化国际学术论坛”“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等,积极推动黄河文化的活态传承,构建自主话语体系。
调黄河学科之“音”,创新黄河文明知识体系。聚焦“黄河文明承传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构建发展“黄河学”交叉学科,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探索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科化路径。依托“黄河文明探源与早期中国”“黄河文明演进与国家治理”“黄河文化传承与价值构建”“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比较”“甲骨学与汉字文明”“流域大数据与决策支持平台”等创新平台,育引结合,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 “黄河学”学科品牌,持续推进黄河文明特色学科(群)建设;出版《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中国水利史典·黄河卷》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合奏“黄河大合唱”,服务国家战略。牵手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获批建设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参与黄河实验室建设。提出“黄河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支撑带”发展战略,参与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建“黄河文化智库”,倡议组建“黄河保护与发展智库联盟”,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黄河桃花峪滩涂系统研究站和兰考农业生态综合研究场;面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难题的协同攻关,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发表多篇文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行深入阐释。(通讯员 丁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