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译’路向前”实践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项目创立的初衷是让青年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感受新时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用自己所学知识反哺社会,切实贯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育精神。历经多年的沉淀和打磨,“‘译’路向前”项目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实践队员,曾经成功入选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名单。
今年7月9日以来,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译”路向前——发展成就观察团秉持创立初衷,凸显专业特色,先后探访新乡、郑州、商丘、许昌、焦作等地,观察中原大地75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译”路向前:长期坚守,外语特色铺就实践之路
岁月悠悠,“译”路向前团队已走过数载春秋。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这份坚持源自于学院对“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热浪席卷中原,正是这支队伍活跃之时。
“长期以来,团队紧密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将语言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该团队指导老师郭倩倩表示,“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团队将聚焦发展成就,通过专业翻译和宣讲,把中原的文化瑰宝、经济发展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等一一呈现给大众,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译”路向前:聚焦成就,专业赋能点亮发展之光
在新乡,观察团深入了解木版画与怀梆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记录、翻译与宣讲,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些文化瑰宝。“我们希望通过专业优势,让非遗文化走向世界。”队员罗玉文说,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对专业实践的执着。
在郭土楼村的田间地头,观察团的队员们发挥外语专业优势,精准翻译和校正了当地的部分文化旅游宣传资料。他们深知,每一份宣传册、每一块指示牌,都是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窗口。当地支部书记杨新文认为:“这些大学生的到来,让我们的宣传资料更加国际化,也让我们的服务更加贴心。”他对队员们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许昌曹魏古城、焦作云台山旅游区,队员们协助景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通过外语导览服务,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实践队员冯超楠表示:“语言是桥梁,连接着中原与世界。”她和团队成员们在翻译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句话都能准确传达中原故事和文化。同时,队员们充分运用自身的外语专业知识,对景点内的标识牌、介绍手册、导游讲解词等外文翻译内容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研与记录。他们按照专业翻译标准,一丝不苟地排查语法错误、用词不当、文化差异等问题,并与景区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交流,悉心了解翻译需求,竭尽全力提供精确和地道的外语翻译,共同提升景区翻译的准确度和专业性,力争向国外友人传递出最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
“译”路向前:风雨兼程,初心使命引领前行方向
“多年来,我们坚持将语言的力量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动力,让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绽放光彩。”曹崇表示,“正是这种长期性的坚持和对外语特色的聚焦,让‘译’路向前团队成为了河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实践队员耿鑫雨感慨颇深,“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切实运用到祖国的发展中,我感觉很有意义。”在实践中,她和队友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也学会了如何用外语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译’路向前”社会实践团队,不仅是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社会实践品牌,更是师生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专业赋能实践,以实践检验真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开放的国际视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和智慧。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译’路向前”社会实践团队将永远保持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姿态,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