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波 苗银
进入7月,学校已经开启暑假模式,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夏治强的工作却没有停止,他与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合作的科研项目——溶菌酶二聚体纯化工艺探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夏治强既是黄淮学院的青年教师,又是驻马店华中正大的“总工程师”。今年4月,驻马店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驻马店市选聘博士总工实施方案》,号召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广大博士到提出需求的工业企业开展服务,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
“这和我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我主动请缨,经过筛选匹配后成功入选驻马店市第一批‘博士总工’,顺利对接服务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 夏治强向记者介绍,他于今年6月7日获得企业颁发的“博士总工”聘书,在承担原单位教学科研任务或工作职责的同时,每周到企业工作 2-3 天,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课题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问题。
在驻马店市,像夏治强一样,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前往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的博士不在少数。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放眼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驻马店,生物医药、户外休闲、新能源电动车、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居全省第8位,取得了近四年来最好成绩,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端人才需求快速提升。
如何创新方式,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驻马店的必答题。
为此,该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开展“院企人才合作”工程、培育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引导人才创新要素向工业企业集聚,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开始实施的选聘‘博士总工’行动,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才从象牙塔走入企业,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车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孙继伟表示,“博士总工”作为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是驻马店链接科技、金融、高校、企业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现实路径。
为推动“博士总工”活动落地见效,变科研“才富”为产业“财富”,驻马店不断提升服务“温度”,营造爱才“服务链”,落实好各项服务保障和激励政策。“博士总工”入企服务经历计入其基层工作经历,工龄连续计算,考核合格的视同完成本单位岗位科研教学工作量;科技成果在当地企业成功转化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做出突出贡献、考核结果优秀的选聘博士,派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在岗位聘用、职称晋升时予以倾斜……一系列举措在提高“博士总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专心科研。
博士引进来,还得用得好。在“选聘博士总工”活动中,驻马店市通过建立“产业需求库”“博士人才库”,将人才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做到“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生物制药企业负责人,天方药业总经理王辉对高层次技术人才“求贤若渴”。“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布局。目前在研新产品有100多项,这就需要我们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支撑。”
然而,现实中企业的引才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王辉表示,受限于区域因素,很多博士都倾向于去大城市或者是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该公司常务副总张惠康介绍,前段时间公司通过猎头和校招,成功对接上一名江南大学微生物发酵博士,“我们进行过多次沟通,他的研究方向与我们的需求非常匹配,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地域限制没能达成合作。”
张惠康说,这次驻马店市实施的选聘“博士总工”活动,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他们从黄淮学院成功引进了一名微生物专业博士,双方将在菌种筛选、数字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借助此次活动,天方药业、驻马店恒久机械制造、河南际腾生物等一大批本地企业都引进了匹配的博士,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而在博士刘超英看来,“博士入企”是双赢之举。“科研不能‘束之高阁’,通过服务企业,我能精准地了解到社会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可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超英说,希望借此机会,打破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市场企业之间的隔阂,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企业发展有信心、人才干事氛围浓,在“选聘博士总工”行动的助力下,一个人才济济的崭新局面正在驻马店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