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校园,用“魔法城堡”赋能创客教育;深入田间地头,以“双空”助农精准估产;情系乡村发展,让“红色小课堂”创意微视助力产业振兴......近日,一场3200余项参赛项目,参赛学生达14528人次的大学创新大赛在许昌学院顺利举行。
近年来,许昌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把“专创融合”作为学校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汇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在课程建设、育人理念、科创育人等方面下大大功夫,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设计实践》课堂掠影
在课程建设中孕育创新萌芽
不同专业的学生汇聚一堂,围绕共同的项目一起讨论和实践。我爱发明工作室、创客空间工作室、智能制造工作室……到处可见同学们分组实践的身影,大家在项目实践中互相交流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和思路,体验知识“变现”的喜悦。这是《创新设计实践》课堂教学的一个掠影。
“我们的课程致力于推动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竭力为机械、电力制造装备行业输送创新研发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负责人岑辉博士介绍道。5年来,该课程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多达153项,指导学生立项省级大创项目7项,指导学生获批专利16项。
许昌学院重点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动性,进而增强创新能力。
学校课程中心成立以来,持续打造以理工为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不断深化“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和通识课程建设,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学校先后立项校级“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等应用型课程79门,获批河南省一流课程5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学生“泡”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以OPCE理念赋能学生创新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许昌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开放”与“实践”融入教育和创新的全过程,打造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融通的“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OPCE”教育理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素养开放性评价体系。
“第一次见到很多大型仪器,看到老师和高年级同学进行科研,感觉很兴奋,也激起了我更大的兴趣。”河南大学研究生关亚东说。作为许昌学院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关亚东同学大学期间,一有时间就和同学们“泡”在实验室,并多次带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荣获省级、国家级创新比赛大奖,坚定自己在科研报国的决心和信心。
许昌学院主持申报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OPCE”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学生申报的“多组元贵金属合金纳米酶活性氧调控机制与生物检测应用”项目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基于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天南星和紫背金盘的抗病机制”等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
让科创育人生态促进学生发展
聚焦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许昌学院与当地69家企业联合成立了10个协同创新中心、7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17个工程技术中心,以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服务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打造了全面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锤炼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的科创育人环境。
“我们团队聚焦乡村振兴,将村庄规划作为业务主攻领域,既将专业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又以创业行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枫和景观工作室学生负责人周于荷同学表示。作为空间与地理信息学院2021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在校生,在专业学习实践中,她和同学们积极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并在许昌大学科技园成立工作室,利用专业特长,开展创业实践,团队曾获得河南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资助。
坚持“全校一盘棋”,学校成立以主管科研工作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竞赛工作专班,打破教务处、科研处、创新创业中心、团委等部门工作闭环,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近5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6183人次,其中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1735人次。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许昌学院将继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专创融合,提升科创育人环境,促进青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进步。(通讯员 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