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实现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传播实践的融合发展,争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心有大德”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积极组织,以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为重要依托,推出“行走中原”文化建设系列——“假如文物会说话”双语系列短视频录制活动。
启航文化之舟,探索历史瑰宝
中原,华夏文明的摇篮,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物,凝聚了历代工匠的匠心独运与精湛技艺,是中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中原文化为载体,扬帆起航,探索深藏在历史中的文化瑰宝。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英语系教师党支部的40余名师生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其中。他们采用“沉浸式研学,互动式讲解”的形式,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围绕诸如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10件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分组进行参观学习,并制作双语宣传视频,以生动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中原文化,展现中原文物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穿越时光隧道,录制文物传奇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为深入了解中原文化悠久的发展脉络,沉浸式感受中原文物的独特魅力,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师生一行前往河南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师生党员们以历史发展为序,从馆藏的一件件文物中深入了解中原地区的发展演变历程,感受中原文化的厚重与绮丽。
参观后,师生们以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为主要依托,积极推进短视频录制工作。在精心制作的八期视频中,学生党员分别化身为三月桃花杯、玉鹤寿花插、青玉人首蛇身饰等八件中原文物,生动形象地对文物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等进行详细的介绍。“我是一只三月桃花杯,我的造型雅致、胎体轻薄、胎质细腻、釉面洁白……”流利的口语表达、趣味的讲述解读、专业的知识科普,使中原文物“活起来”、中原文化“火起来”。
传承文明薪火,筑梦未来华章
中原文化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完成视频制作后,外语学院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送“假如文物会说话”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假如文物会说话”系列视频阅读量达到3300+,点赞数150+,转发数150+。形式创新的文物宣传视频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实现外语学习与文化宣传的融合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兴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和宣传效果。
通过本次参观与视频制作活动,师生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文化传承和外语发展的关系做了更深刻的解读。“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外语学习者和传播者,我们有责任通过语言桥梁,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精髓。”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小组成员有感而发。
“行走中原”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是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传播中原文化、领悟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坚持以“坚定政治信仰、深植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立足中原文化,传播中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活动品牌。(通讯员 肖艳 席媛 张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