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刘二阳 段智慧 王彦婷
3月1日至12日,由教育部组织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次宣讲会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通过宣讲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爱岗敬业感人事迹、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典型案例,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全国最美教师、郑州大学周荣方教授入选宣讲团。
提及接到宣讲任务之初的感受,周荣方教授感到非常光荣,“但是时间紧、任务重,并且是面对全国的老师宣讲,我也很有压力。”24小时内迅速赶到北京,与其他教师代表会合。从2月22日到28日,周荣方每天都沉浸在修改宣讲稿件的工作中,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她戏称,每天凌晨三点左右是群内的打卡时间,“老师们自发的!反正大家都在线,算是互相加个油吧!”
从“亲其师”到“信其道”
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对于周荣方来讲,这不仅仅是宣讲,更是追问、反思、感悟与行动。
“我是怎么去备课的?是怎么从最初那个紧张的自己,变成现在从从容容的自己?”周荣方说:“我没有讲过自己的故事,我一直是讲别人的故事,猛地一下讲自己,有点懵了!”
所以她给她的学生程诗涵和自己的闺蜜打电话,问她们眼中的自己。
她们都说到了一句话:“你讲课的时候,眼里有光!”
周荣方说:“每个人眼里都有光,为什么这件事情大家印象这么深?”她看着镜子,突然意识到,是因为自己一直抬着头,在任何时候都让学生看到了她眼里的光芒。为什么可以抬头?因为她心底有一份对学生的承诺。
第一年站上讲台的时候,周荣方每节课都特别紧张,唯恐讲不好,总是看讲稿。有一次,她心血来潮讲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学生们很开心,下课后班长悄悄跟她说:“老师,您以后能不能都脱稿?”
“说‘不尴尬’,那是假的!一个‘行’字,是我对学生的承诺,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周荣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从此之后,周荣方一直守着这个承诺。“其实也算不上承诺,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她说:“所以我总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他们也能看到我的眼睛。”
“这次是否脱稿,我也有过纠结,毕竟要面对全国直播,1880多万老师,而且定稿有点晚,又一直在熬夜,但是十几年了,‘看着对方的眼睛’确实成了我讲课的一部分,学生让我有了这样的动力,不能辜负他们!”周荣方说,从第一场宣讲开始,她看着台下老师或流泪、或会心一笑,又一次感慨“感谢学生给了我‘互动的眼睛’!”。
“和这些优秀的老师们在一起,我只想到‘见贤思齐’。而且我发现优秀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往往都和学生有关。”周荣方提到,诸如因为孩子们夸奖而坚持了十几年“爱心发型”的幼儿园园长孙明霞;面对竞赛对手的进口刀具,手拿自磨刀具鼓励学生“咱们跟自己比,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一举夺冠的大国工匠李建国老师;面对因为没有被列入支教计划而眼泪汪汪的孩子们,二话不说转身走进他们教室的四川泸州特教肖敏老师……这些案例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内涵中所蕴含的对学生的关爱,也使她对“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周荣方看来,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即将进入社会大课堂的孩子们,“亲近”的更应该是“力量”。老师应该成为力量、传承力量,“人生不能复制,但力量可以传承。在未来,他们记不记得我没关系,我只希望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课堂上曾经努力给予他们的力量。”周荣方说。
从“独行”到“同行”
“教师的笃行不是独行,一定是与学生同行!”很多媒体转发了这条短视频,激起很多人共鸣。“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只要你在前进,就一定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都期望,遇到的是自己的学生!”周荣方笑着说。
“团队”在周荣方的教学生涯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在她看来,志同道合的团队,是吵不散的!这也是“教育家精神”让她感到特别踏实的原因:让每一个热爱教学的人,即使性格迥异、即使地域不同,都可以聚在一起,共同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感受不同维度、不同思考的碰撞。这拓展着她的教学思路,沉淀着她的教学态度。
2018年,周荣方与省内不同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合作开通了“师话学语自铿锵”微信公众号。创办伊始,几位老师都不会剪辑视频,不会编辑,但她们努力去学、去做,还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线上元旦晚会、红歌联动、校园一分钟等师生互动活动,有学生说:“没想到思政课老师也能这么潮!”“看到老师们这个年龄还在创新,我们就找不到偷懒的理由!”创建微信公众号的过程很艰辛,但也正是从那时起,“独行”逐渐成为她们所期待的“同行”。2019年她与多家高校文理工医老师组成了跨学科教学团队;2023年,她与中学、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组成了跨学段教学团队。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精髓之一。对于这句话,周荣方感受颇深。提及“躬耕”,她首先想到的便是:“播种者不急于收获,我们和学生在共同成长,有什么可着急的?”从“独行”到“同行”,周荣方与优秀教师们组成的多类型教学团队,立足学生需要,以身体力行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此次全国巡讲的过程中,周荣方收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场的老师以及不认识的网友留言鼓励、互动交流。他们说,“更加理解了“躬耕”精神的力量!”“全国最美教师,刚刚听了您的发言,感触颇多!播种者不应该急于收获,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您的那句‘教师不是舒适圈,而是学无止境’深深鼓舞了我,让我更加清晰我该做的事”……“我觉得我们正走在‘同行’的道路上,‘同行’就会‘同力’!”周荣方说。
在周荣方看来,教育家精神并不是一个人的精神,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群体的精神,它是每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愿意躬耕的人的精神合集。
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周荣方不断地向下扎根。
她扎根于讲坛,在2009年获得郑州大学第三届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后,她总结:“当时因为‘师生互动’让我脱颖而出,但是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因为‘教学内容’脱颖而出!”所以她沉淀8年没有再参加任何比赛,一门心思钻研起教育教学工作。
她扎根于知识,在2021年讲述焦裕禄精神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后,她远离流量,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访学,汲取知识的养分,突破自己的瓶颈。
她扎根于实践,通过不断地“行走”,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2010年开始“行走的思政课”,从“独行”到如今主持微博同名话题突破4500万阅读量,参与者有学生、网友、大V……这给了她讲课的底气,以及与学生同频共振的节奏。
“所以育人需要躬耕态度,育己同样需要,或者说更需要!”躬耕的态度与团队的建设让周荣方有了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为什么这次选择这个题目,就是因为自己的过往经历、团队建设、和学生的同行让我感悟特别深刻,育人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它考验着等候与期盼的耐性,因为播种与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这就是躬耕的特点啊!”周荣方说。
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教师,周荣方希望能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答疑解惑,用心用情讲好“行走的思政课”,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浇灌、静待种子发芽。
“接下来我会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己在碰到困难时的推动力,让自己深刻体会蕴含在其中的力量,让这种力量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内生动力。”现在,周荣方与另外两个特教老师组成了一个新团队开展联动教学,他们准备继续推进这次教育家精神宣讲的成果,继续躬耕在教坛,做不急于收获的播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