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2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春节期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进馆总人次410.3万人次,其中河南博物院进馆总人次9.14万人次,举办惠民文化活动(线上+线下) 4209场、惠民文化活动参与总人次(线上+线下)301.2万人次。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近年来,“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河南省文物局立足博物馆资源,依托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博物馆群落体系,组织全省博物馆精心策划“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好春节文化的内涵,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博物馆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新春大展和社教活动,吸引游客前往打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感受独特的年味儿。
河南博物院春节期间观众超过9万人次,每天一开门,各大展厅内人潮涌动。在众多展品中,贾湖骨笛、武则天金简、莲鹤方壶、妇好鸮尊、云纹铜禁等 “镇院之宝” 备受瞩目,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聆听讲解员介绍,或使用电子解说设备,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了让公众更好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推出多项“文化新年礼”、系列社教活动、古乐演出以及文创活动,让大家在浓浓年味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欢欢喜喜过龙年。
郑州市文博系统春节期间推出大量文化活动,郑州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郑州大河村博物馆、郑州古荥冶铁遗址博物馆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在郑州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幅巨龙图案格外醒目,每一片龙鳞上都写有美好的新年心愿,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打卡。五湖四海的新年心愿汇聚成一条雄壮威武、色彩斑斓的巨龙,拼凑出吉祥幸福的龙年图景,也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线下文物荟萃,线上“吉龙贺春”。龙年新春,开封博物馆深挖龙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了系列展览活动,“线下+线上”齐发力,为游客和网友奉上精彩的中华“龙文化”盛宴。线上展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全球的网友随时随地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激发更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从2月10日(正月初一)至2月17日(正月初八),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关林等持续迎来客流高峰。尽管已增加预约名额,但多家博物馆的预约页面提前三天就显示“已约满”,每天早上开馆前,排队入场的游客队伍就已长达数百米。为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参观需求,从2月12日(正月初三)起,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纷纷将开放时间延长2至4个小时。最晚21时闭馆的“夜游模式”,为不少游客增加了充裕的参观时间,赢得观众点赞。
许昌市博物馆在春节期间精心推出了瓷上水墨——许昌扒村瓷艺术特展、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图片)大联展、许昌金丝楠木艺术展3个临时展览,基本陈列“许之昌”经过数字化改造提升后,也在春节期间以新的面貌迎接观众,为广大游客呈现丰富的光影效果,沉浸式感受许昌深厚的文化底蕴。许昌市博物馆还策划推出了精品研学活动,包括“龙鼓苼苼”龙鼓手工制作、“见古今 学六艺”社教系列活动--礼·团扇手工制作以及乐·乐器手工制作等项目。
春节假期期间,观众纷纷到驻马店市博物馆寻觅“中国龙”。从“启封文明”到“汝宁府地”,游客们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仔细浏览一件件文物,与历史长河里的“中国龙”合影拍照,然后至服务台领取奖品,接受驻马店市博物馆的心意与祝福。
焦作市博物馆2024春节期间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之“‘弓’贺新春”“‘乒’出精彩”“朱仙镇木版年画拓印”“瓦当拓印”“幸福向前冲”等系列研学活动104场次,吸引3.22万人次参观;新推出展览2项,“画韵年丰——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展”和“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邀请河南理工大学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齐聚焦作市博物馆欢度中国年。
春节假日期间,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按照“预约参观,错峰入馆,温馨接待,安全过节”既定目标,开展了“党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共接待游客3.3万多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桐柏纪念馆接待游客量达2.05万人次,春节第一天,桐柏革命纪念馆游人突破千人,创三年以来同期新高。许多游客通过革命纪念馆,触摸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积蓄奋发向上的力量。
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负责人说,春节期间,全省各博物馆纷纷推出龙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让龙年春节的主题更加突出。各博物馆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举办“市集”“诗乐会”“比赛”“剧本杀”等方式给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全新体验。精彩的展览、趣味的活动、贴心的服务、安全的保障,我省博物馆、纪念馆让广大游客深度体验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喜悦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