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市教育领域体制机制不顺、教师编制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濮阳市委编办坚持教育优先,统筹编制资源,创新供给方式,全力破解群众“上学难”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立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与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核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领导职数,批准设立党建工作机构,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
破解发展障碍,重构城区教育格局。针对油田、地方两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长期共存的现状,推动市油田教育中心行政职能回归市教育局,所属学校移交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所属教育教学研究单位、事务性服务单位统一整合到市油田教育中心,全面理顺城区教育体制,彻底终结了一个市两个教育主管部门的历史。
优化资源配置,解决编制不足问题。全面加强市级统筹,先后从各县向市城区跨层级批量调整教职工编制2141名,有效缓解了市城区义务教育编制紧缺难题。扩充“教职工编制蓄水池”,为示范区和工业园区下达教职工编制控制数,有效解决用编需求。结合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将收回的880名编制全部用于教育领域。各县从其他一般事业编制中拿出500余名编制补充教育用编需要。
补齐编制缺口,实现不同教育主体编制全面达标。学前教育方面,为3所市直公办幼儿园增加了49名编制,全部解决学前教育缺编问题。中小学教育方面,统筹考虑已撤回的油田前线学校以及示范区、工业园区新建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核定各办学主体编制总量。统筹考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梯队建设、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教职工招聘计划。按照核编基本标准,对各学段中小学进行重新核编,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标。高等学校建设方面,为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濮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濮阳技师学院等5所院校增加事业编制1020名,推动濮阳艺术职业学院、濮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纳入河南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努力推动形成“一本六专”格局。(通讯员 樊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