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李亚伟 通讯员 刘语涵
不增加水肥投入,玉米大幅度抗逆,亩产平均增加150—300公斤!中原农谷“国家队”再立新功,这项技术全省推广。
1月3日,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作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培训会在郑州举行。培训会详细介绍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相关情况、玉米耐密品种应用及未来趋势等,吸引全省各地种植业科、农技站主要负责人参会学习。
河南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5700万亩以上,提高河南玉米单产对“端稳饭碗”具有重大意义。但河南省玉米种植有着密度偏低、生产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和玉米生产逆境频发等问题。
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但在中原农谷核心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团队(以下简称:玉米团队)逐一解决。
玉米团队首席谢瑞芝告诉记者:“我们最终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条件下,通过增密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按需供应,在大幅度抗逆增产的同时,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全力支持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表示,将积极推进落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原研究中心三方签订的《河南省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合作协议》,通过培训会、农技下乡等多种方式在全省推广该技术。
2023年,玉米密植滴灌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被纳入了河南省主推技术。以该项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示范推广区遍布全省70个县,面积超过70万亩。技术示范区内较周边农户亩产平均增加150—300公斤。其中,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大王村300亩玉米产量为1092.81公斤/亩,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井庄180亩玉米的最高产量为1027.48公斤/亩,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烈杠营村200亩玉米产量更是高达1135.35公斤/亩,均创造了当地玉米单产新高。
顿宝庆说,玉米团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12支科研团队之一,12支“国家队”横向涵盖了小麦、玉米、果蔬等作物品类;纵向涵盖了从资源、育种、农产品加工、栽培、植保、生物安全等多个行业。将立足中原农谷,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