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阙爱民 李茜茜 高超
初冬时节,豫西伏牛山区泛起阵阵寒意,游人往来的喧嚣早已退去。
大山深处的杨树坪村却热闹起来,叮叮咣咣的装修声此起彼伏。
“现在是俺村一年中最闲的时候,大伙儿趁着空闲把自家的农家乐翻新装修一下,准备迎接冰雪季的游客。”杨树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广亮说,“下个月,为期百天的伏牛山冰雪季就要开启了,20多万平方米的滑雪面积,估计人多的时候一天会有五六千人进山呢。”
杨树坪村位于栾川县石庙镇的深山区,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有着“中原海拔第一村”之称,年平均气温约为13℃。
高冷,是这里最鲜明的特色,也曾是困扰杨树坪村发展的难题。
耕地少、海拔高、气温低,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山路崎岖,通行困难。长期以来,“男孩成年招下山,姑娘长大嫁下山,老头老太困在山”是杨树坪村的真实写照,这里一度成为“空心村”。
留不住人,村里发展就没了希望。变化,发生在我省着力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品牌之际。
2003年3月,来自北京的文旅投资者看中了栾川伏牛山老界岭的“高冷”,穷怕了的杨树坪人也多方争取,当年,伏牛山滑雪乐园就在寂静的山林里“长”起来了。
家门口建了滑雪场,杨树坪人开始和滑雪结缘,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这段“冰雪奇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陈泉江便是其中之一。
35岁的他,如今是一名资深的滑雪教练,四级滑雪指导员。“我一边在滑雪场打工,一边学习滑雪,是杨树坪村土生土长的滑雪教练。”
中原地区第一家滑雪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场,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伴随着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的发展,陈泉江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名专业滑雪教练的逆袭。正在新疆可可托海进行滑雪培训的陈泉江感慨,14年了,人生“变形记”连自己都不曾想到。
北京冬奥会更是催热了冰雪运动,大众滑雪热情空前高涨。每到冰雪季,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都爆棚,累计长度达15公里的雪道上,随处可见滑雪爱好者头戴滑雪帽、足踏滑雪板,纵情驰骋。
杨树坪村也从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小山村一跃成为热门打卡地。和陈泉江的“教练饭”不同,王新强在冰雪运动的带动下,吃上了“旅游饭”。
行走在杨树坪村,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依路而建,路两旁是一盏盏滑雪板造型的路灯,王新强家的27号农家院就坐落在这里。
“干农家乐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比在外地打工好多了,旅游旺季时一床难求,甚至还有游客挨家挨户敲门询问。”说起农家乐,皮肤黝黑的王新强很开心。
在杨树坪村,像王新强一样返乡开农家乐的不在少数。2012年,为给滑雪度假乐园腾挪发展空间,杨树坪村完成了整体搬迁。也正是在滑雪新村建设过程中,农家宾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村129户,农家宾馆达40多家,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超百万元。
除了经营农家乐,王新强还是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的一名草坪养护工,取得了草坪工证。“今年省运会的青少年男、女足球比赛就是在俺养护的草坪上举行的。”望着眼前绿草如茵,正在给草坪施肥的他自豪地说。
王新强养护的足球场,位于伏牛山清凉界山地体育竞技运动公园。这里紧邻滑雪场,曾是杨树坪村的旧址。
该公园是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利用亚高原气候条件打造的竞技体育基地。除了足球场外,还建设有旱雪夏训跳台群、大型气膜馆、体能训练馆、运动员公寓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独特的高原训练环境吸引多支省级滑雪运动队、重竞技队在此集训。
在绿水青山间奔跑,“体育+旅游”成了杨树坪村的新特色。
“家门口的伏牛山一号生态旅游公路,马上就要修通了,未来还有专业的滑雪学院建在俺村,来俺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张广亮对杨树坪村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以前,星星是村里的路灯;现在,滑雪板路灯成了山乡“满天星”,冰雪运动,映亮了振兴中的小山村。
河南日报1998年5月19日关于杨树坪村的报道《夜宿杨树坪》。
“三山”今昔说
乡村振兴要打好特色牌
□于晴
把高海拔地区的寒冷“劣势”变成开拓冰雪经济的“优势”,在栾川县石庙镇杨树坪村,曾经困扰山村发展的“寒流”,如今变成了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滑雪的“暖流”。
产业振兴向来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乡村产业振兴领域的探索创新不胜枚举。村淘电商、直播带货、特色民宿、休闲采摘……围绕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激活乡村特色资源要素,改造乡村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具有较高关注度。
融合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好光景。在伏牛山区,冰雪经济让杨树坪村的农民变身新农人,滑雪板成为新农具,执教冰场成为新农活。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小山村这段“冰雪奇缘”,蕴藏的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传播的是增收致富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