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范坤鹏 通讯员 刘磊 李园园
11月22日出版的《河南日报》特刊12版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100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领跑全省,十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400亿元……近年来,洛阳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洛阳市科技局细化实化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抓好科技工作,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着力推动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洛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如今,创新正成为洛阳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优化创新布局
“第一战略”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首的“十大战略”。
洛阳市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召开市委常委会、市科创委会议,研究《2023年洛阳市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工作方案》《洛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等,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龙门实验室成为科创“新军”
蓝图壮丽、顶层引领,未来可期!
伊滨科技城、龙门实验室、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等重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全市科创高地建设、创新平台提质、创新主体倍增、创新人才引育等八大行动全面起势。洛阳市科技局成立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136”工作举措推进落实情况,全程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洛阳创新发展全面起势,“第一战略”跑出“加速度”,交出亮眼成绩单。在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行榜中,洛阳市排第44位,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
中国一拖大拖公司,订单饱满生产忙
引育并举、提质扩量,力扛创新战略担当!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的同时,洛阳市完成2023年度省、市中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建设工作,入库培养对象70家;启动市级创新联合体培育工作,出台《洛阳市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工作推进方案》,推荐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2023年,全市新增各类创新平台435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0家,创新平台总数达到3391家。
集聚“第一资源”
让千里马竞相驰骋
“洛阳真的是我创业的福地,这里不仅能发挥我的所学与专业特长,还能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各个领域,把搭载‘洛阳智造’技术的激光雷达产品带向全国各地。”两年前从大连来到洛阳,创立万合(洛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周孟龙说。
万合光电专注于激光探测技术领域,成立两年以来,多次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今年获得洛阳市级与区级创投机构天使轮融资1200万元。该公司研制的某型激光雷达产品,通过了工信部检测,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已经被列入若干国家重大建设专项,储备意向订单金额近1.2亿元。周孟龙入选2022年首届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名单。
创新引领的洛阳,渴求人才;包容开放的洛阳,呼唤人才;精彩筑梦的洛阳,成就人才。
设立全省由政府投资的规模最大的人才项目基金——洛阳市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实施“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承办科技部人才驱动创新发展工作研讨交流活动暨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家)伊滨行活动……
国家大学科技园护航青年创业
创优人才生态,让更多千里马竞相驰骋。近年来,洛阳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持续深化人才“引育用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人才基金引导、银行贷款服务、事后奖励支持、产业基金跟踪”的全周期跟进扶持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人才展风华,政策来护航。今年以来,洛阳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21名、市级科技领军人才27名,立项支持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8个、支持资金560万元,累计为全市58家科技型企业柔性引才79人。
强化技术研发
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世界首台套!”今年7月,中信重工锻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功率5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超大型转轮中心体锻件顺利下线。
中信重工—球磨机+高压辊磨机交付
这是中信重工继5月完成150兆瓦级转轮后,实现的又一重大突破。该超大型转轮中心体将用于西藏首座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水电站项目——中国大唐扎拉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核心电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带动企业营收10年增长10倍,成为超百亿级龙头企业……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一大批“洛阳创造”闪耀“大国重器”。
国内首台套16MW平台风电主轴轴承在洛轴下线
洛阳市围绕强化核心技术攻坚,统筹完成6家单位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申报推荐工作,推荐20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新获批省重大专项11项、省重点研发专项21项;完成2023年度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工作,新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5项,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3.2亿元,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7亿元、年新增利税3.16亿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0个。
金融为科技型企业插上翅膀
“正是‘科技贷’提供的及时且持续的支持,才使得我们企业不再为资金问题而发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河南中托力合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绍说,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洛阳作为河南首批省级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之一,始终坚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围绕科技型企业发展“四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积极构建科技金融“四大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投融资体系、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全周期、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为科技企业茁壮成长、风口产业集群集聚注入金融“活水”。
修订出台《洛阳市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操作规程》,指导科技金融受托管理机构、“科技贷”合作银行联合县区、园区开展助企活动,走访调研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企业200余家……
驻洛金融机构与涧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目前,洛阳市各级财政共投入科技金融资金11370万元,“科技贷”合作银行达10余家,累计支持企业423家,发放贷款累计超过13亿元,服务企业数量超过600家。3支科创基金累计向23家科技型企业投资超1.50亿元,今年全市“科技贷”新增放贷3.8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0%。
“科技红娘”力促技术、产业联姻。10月底,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获授牌,预计到2025年,形成豫西地区统一联通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0家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覆盖豫西、辐射河南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高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布局。近年来,洛阳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重塑重构高质量创新体系。重建洛阳科技大市场,持续举办成果直通车活动,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分置”改革,河南科技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全面铺开,洛阳高新区、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成为河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洛阳启动科技金融大市场
今年以来,洛阳市新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总数达到7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67亿元、同比增长13.98%;全市新增瞪羚企业37家、总数达到50家。
洛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惠玲表示,下一步,洛阳市科技局将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力争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优化创新工作布局、提升创新平台体系、壮大创新主体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让科技赋能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为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洛阳市科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