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赵帅帅 石智卫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45年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洛阳市老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看,洛邑古城灯火摇曳、人头攒动,仙气飘飘的汉服游人成为独特的城市景观;莲花寺片区古韵通幽,一派“烟火味、人情味、市井味”交织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古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社区生产忙碌,处处彰显智能工业项目的“热度”和“速度”;土桥社区“双11”彻夜灯火通明,牡丹电商直播带货和网店销售已成为村民的“新农活”。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6亿元。
近年来老城区城市提质效果明显
党的二十大以来,老城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围绕“全力实施文旅强区战略建设国际新文旅目的地”发展目标,抢抓风口、奋楫扬帆,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叫响“洛邑古城”文旅品牌
不久前,在以“AI开启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GIAC)智能视听大会上,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以《洛邑古城,让世界来穿越》为题,向全球推介洛邑古城,并向全世界游客发出“一起来洛邑古城穿越吧,我在洛邑古城等您”的诚挚邀请。
今年以来,驻华外交官、欧美16国媒体走进洛邑古城,向全球展现汉服之美;老城19位汉服艺术家远赴韩国济州表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洛邑古城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0亿次,持续位居全国最受欢迎的汉服打卡地榜首;累计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99.04亿元……
老城区洛邑古城内汉服游客沉浸式体验古城
文旅强区,老城当仁不让。
近年来,老城区始终坚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发展理念,建设五大片区、实施六大行动,大力发展场景体验、剧本娱乐等沉浸式业态,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城市活力不断迸发。
为聚集形成文旅产业新优势,老城加快推进洛邑古城一期续建项目,串联洛邑古城各功能区;全力推进翠云阁文旅项目,打造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轴线北端的靓丽明珠。实施发展“文旅+”战略,在隋唐洛阳城、洛邑古城推出《风起洛阳》沉浸式全感VR项目,以“实景演绎+VR体验+文化IP”的方式,让游客“穿越千年古都,梦回隋唐盛世”。
搭乘文旅风口,扬帆产业优势。
今年9月,洛阳汉服研究院(洛阳时尚产业研究院)落户老城,为洛阳汉服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时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老城区与山东曹县加强合作,深挖汉服文化,围绕汉服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搭建对接平台,探索业态融合;引进非遗大袖衫、肩上云、风解意、吉祥斋等汉服品牌,开展高端定制、量体制衣等业务;出台房租优惠、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洛邑古城周边汉服经营主体,实现从2023年年初60余家激增至750余家,增长超10倍。
在洛邑古城的带动下,“总要来一趟洛阳,穿一次汉服,邂逅一下千年前的自己,感受一下大唐盛世繁华”成为天南海北朋友们与古都洛阳的美好约定。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老城区累计接待游客199.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7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0.55%和216.98%,洛邑古城累计接待游客53.7万人次,助力洛阳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洛邑古城”文旅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科教兴区赋能产业发展
走进古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社区(南区),深兰科技的科研人员或忙碌生产,或加快检测。“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老城区给了我们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深兰科技洛阳公司负责人说。科技与产业携手,正在改写老城区产业格局。
老城区古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社区(南区)内企业正在加紧生产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老城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规划,充分汇聚科技、教育的强大合力,全力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古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社区(南区)正是在科教兴区下应势而生。在洛阳起重机厂原址,集中优势资源“腾笼换鸟”进行产业孵化,打造以人工智能、高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孵化平台。目前,该科技产业社区已入驻企业100多家,从业人数600余人。其中,已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后备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个,市级节能科普基地1家;引进“河洛英才”团队2个。同时,老城区全力推进产业社区(北区)建设,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社会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今秋开学季,洛阳市第五高级中学新校区揭牌投用,近3000名学生走进新校园。新校区不仅面积变大了,还增加电子班牌、智慧黑板、智能讲桌,6人间的宿舍干湿分离……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老城区近年来以创办优质均衡教育为抓手,集中财力物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累计投入近2亿元,新建状元红初级中学、区第二小学墨香路校区,增加义务教育学位4560个。加快推进洛邑初级中学迁建项目,提档升级洛阳市琴书学校、洛阳市魏紫学校、老城区实验小学、老城区第一小学莲花寺校区、古香小学、坛角小学以及9所公办幼儿园。老城区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待。
城市提质擦亮民生底色
望朝岭立交、翠云峰立交投入使用,王城大道快速路、洛吉快速路、瀍涧大道、邙岭大道建成通车,中州路、九都路沿线街景整治改造高标准完成,洛孟路亮化提升、金谷北路精雕细琢,瀍河治理主体工程、中州渠渠道治理等项目相继完工,葛家岭、庄王山、史家沟、丽都社区安置房建成交付……如今的老城区,正展现出“青春”的新貌。
老城区土桥社区内电商直播销售牡丹
去年以来,老城区深入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亲和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步入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站在翠云峰极目远眺,瀍河碧波荡漾,两岸游园绿意盎然。老城区坚持从“保护与发展”角度出发,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重新梳理整合城市空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内容供给、盘活既有资源,推进城区高质量建设、高颜值改造,激发传统城区活力。7条道路、18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2701套安置房建成交付。辖区内已建成38个城市游园(广场)、12座城市书房、15个社区体育公园、57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投用21个邻里中心、3个乡里中心,建立“三自”组织525个,五级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养老圈”已成为老城人家门口的福利。
重构城市之美,更新宜居之城。老城区生活气息更现代,城市空间更美观,文化氛围更厚重。
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立足地域特色,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老城区广阔田野展开。
“欢迎来到直播间,我们的冻干牡丹花苞紧实,余香悠长。”今年“双11”期间,土桥社区助农直播间内,罗伟红正在忙着推介本社区的牡丹制品。
土桥社区有着独特的牡丹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优势,该社区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牡丹,如今从事牡丹电商的有50余家,直播带货或网店销售已成为村民的“新农活”。该社区按照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发挥产业优势,以乡村运营工作为抓手,整合集体资产,建强集体经济,构建起“合作社+公司+农户”新型牡丹产业运营体系,让牡丹开出“富民花”,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
洛邑古城一期续建工程正在加紧进行 张光辉 摄
为推动牡丹种植、观赏、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提升,老城区还建设投用唐风催花牡丹展示交易中心,年产催花牡丹达40万盆,牡丹产品年产值超5亿元。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中国·洛阳首届牡丹花王大赛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梦里隋唐·丝路风情”洛阳老城—哈密伊州文化旅游交流活动闪亮登场,游客在牡丹花香中品美食、赏歌舞、学非遗,“花文化”带动“花经济”。
在苏滹沱社区,蝎子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宝贝”。老城区紧盯全蝎养殖这一特色产业,依托苏滹沱天启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周边90余户企业、养殖大户加入合作社,带动集体收入年增收36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务工群众500余人,每名务工群众年增收近4万元。同时,注册“苏小蝎”特色商标,投资建设全蝎产业展示(交易)中心和电商直播间,着力构建蝎子养殖、深加工产品开发、线上线下交易以及特色品牌打造等一体化平台,助推蝎子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以来,合作社交易额近6亿元。
目前,老城区21个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到10万元以上,2022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同比增长5.9%。
改革开放谱华章,不忘初心再出发。老城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中书写老城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