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8月17日上午,郑大一附院东院区,间质性肺疾病MDT会诊室外,49岁的朱女士正在候诊。室内,郑大一附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张国俊正组织多 位专家为一位患者进行会诊。
朱女士也是慕名来找张国俊会诊的。
断断续续发烧4个月,曾到多个医院就诊,朱女士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但经反复治疗,病情一直未被控制。
她希望这次会诊能帮她找到病因,“我们县好几个专家都推荐我来找张教授。”
对朱女士的会诊持续了90分钟,经详细问诊、查看检查单,结合着现场多位专家的分析,张国俊怀疑朱女士患的是“脂质肉芽肿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细胞来源不明的全身性非朗格罕组织细胞增多性疾病,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几百例此类疾病的报道,该病极易被误诊。
当天下午,朱女士的补充检查结果初步印证了张国俊的判断。
“张老师看问题确实很犀利。”张国俊曾经的博士生,如今也是郑大一附院医生的贾红霞说。
犀利的眼光,源于他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国俊热爱临床,也很看重科研。他常常这样教导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真正好的医生,一定是一个有创造力,有科研思维的医生,因为临床驱动科学研究,不仅可解决临床的疑难问题,也能促进医学发展。”
张国俊是这么要求学生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多年前,临床中,张国俊接诊了一些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这种病,发病率很低,但是病死率很高,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为何会发生这个病?发病机制是什么?
“死磕”这个问题,张国俊带领着博士团队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多篇论文,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作出了贡献。
张国俊很忙,临床、科研、教学、行政……
不过,他说,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如今的他,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挤出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已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有空,每周五下午他都会参加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的科研 汇报会,督促指 导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