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晨
3天时间、4支队伍、27名队员,记者跟随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的队伍千里奔赴,支援河北涿州、涞水抗洪救灾。运送物资、转移群众、抽水排涝,大家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泥水混合着汗水,每个人身上满是污渍,充斥着一股独特的味道,在大家看来这是荣誉的勋章。
作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这些无畏冲锋的勇士,究竟是谁?
他们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滚滚洪水、山体落石,没有一人退缩。“你们不怕吗?”“当然怕,但是大灾面前顾不得那么多。”他们是老师、工人、公职人员、退伍老兵、小企业主;他们中有年过五旬的“老队员”,也有入队不久的“00后”;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每天从灾区出来恢复手机信号,大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平安”。
他们是灾害来临时的“应急人”。“我们的队伍从人民中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是我们冲锋陷阵的前线。”队伍出发时,省应急救援协会会长陈水全动员说。白天,队员们一身救援服穿到底,蹚洪水、踩泥窝,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去哪里;晚上,队员们躺地上、睡车上,洗澡都成了“奢侈品”。每个人疲惫不堪,但每次接到救援任务仍然义无反顾。
他们是受灾群众眼中的“河南人”。“又是河南!又是河南!河南太棒了!”涿州市民夹道欢送救援人员返程时,“河南救援”高频出现。“冀”有难,“豫”出征,河南人从来没有输过一次民族大义!出发前,前方指挥专门强调:“大家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河南人的形象!”救灾时,队员们竭尽己力,用行动展现河南人不怕吃苦、朴实无华的大爱与深情。
“河南的叔叔阿姨们辛苦了,祝你们一路顺风!”8月5日,队员们执行完任务,在涞水县赵各庄镇吃午餐时,一名6岁的“小店长”向大家表达感谢,稚嫩的童声让人热泪盈眶。“这都值了!”队员们说。
灾难来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他们是“英雄”,亦是“凡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儿女。
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队员风采:
张猛,洛阳市伊川县人,此次行动前线指挥。2012年9月加入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曾经参与雅安地震、九寨沟地震以及安徽六安、庐江、河南等洪涝灾害的救援行动。此次救援行动中,张猛以丰富的救援经验和专业技能,统筹指挥,高效完成了受灾群众转移以及物资搬运、抽水排涝等工作,同时保障了全体救援队员的安全。
吕涛,2006年组建济源首支民间公益救援队,2019年注册成立济源市应急救援协会,担任会长至今。是国家紧急救助员、美国心脏协会院前急救培训导师、冲锋舟驾驶员,曾参加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沟地震等抢险救援,拥有“河南省首届最美志愿者奖”“济源市首届十大优秀复转军人奖”等多项省市荣誉。
刘朝勃,51岁,孟州市应急救援协会会长,带领队员参加过省内外大小救援57次。从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到云南鲁甸地震、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他给队员们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别人充满希望的时候,再报以失望。”3年前,刘朝勃做了淋巴肿瘤切除手术,长期服药导致他体型发胖,体力也大不如前,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冲在救援最前线。
靖志宇,新乡应急救援队队员。出发那天,他的孩子刚刚出生两天,在家人的反对声中,靖志宇毅然决定支援河北。“离开家的那一刻,我爱人在房间一直哭泣,我知道这时候她和孩子需要我,我更知道她对我抗洪救灾的担心。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应急队员,一名退伍军人,我应该在这时候冲到第一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靖志宇说。
宋东伟,49岁,郑州救援队队员,此次救援行动的车队指挥。他曾深度参与本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社区和居民全力提供帮助;在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他不顾生命危险,冲锋一线全力营救,展现出优秀的救援能力。同时,他患有日光过敏症,此次救援中,他顶着35℃的高温天“全副武装”,泡在洪水中转移群众。如今,他积极入党,已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贾寒冰,此次抗洪救灾行动中,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唯一一名冲锋前线的女队员,同时她也是金水区丰庆路小学的一名教师。贾寒冰曾多次参加过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我只是把这些事情看成是分内的职责,并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每一个和我并肩作战的人。”在洪涝灾害抢险救援中,贾寒冰身先士卒,如同一面流动的巾帼红旗,飘扬河北洪涝灾区一线。
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于2015年成立,是经河南省民政厅认定的慈善组织,业务指导单位为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目前,协会已发展救援队伍31支,一线救援队员超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