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重磅成果!《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发式在鲁迅博物馆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3-04-14 21:16:1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苏亚丽 孙浩宇

  4月9日,河南大学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重磅成果《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发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朝花夕拾厅举行。

  首发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河南大学文学院、鲁迅博物馆、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评价这套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并就继续深化报刊与文学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2.jpg

  关爱和教授主持,河大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数年磨一剑

  《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关爱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最终成果,结项后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计130万字。

  这项成果是在关爱和教授的带领下,由河南大学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经过数年的通力合作而成。近代卷由关爱和、胡全章、柳华、朱秀梅、杨波、马跃敏参与撰写。现代卷由孟庆澍、白春超、刘进才、刘涛、张先飞、李国平、王鹏飞、郝魁锋、陈红旗参与撰写。当代卷由武新军撰写。

  该项目凝聚了学科特色,推动了学科发展。近年来,河南大学文学院成功申报与报刊史料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课题组成员发表CSSCI等高级别论文60多篇,充分显示出重大课题的导向与催动作用。《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体现了以关爱和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河南大学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研究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合作精神,更代表了河南大学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研究团队建设的成就。

1.jpg

  它重新论述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建构过程,具有“史”的品格

  首发式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吴良柱总经理首先致辞,称“今天发布的三卷本《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不仅是近些年文学研究,尤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人文社文学批评和研究论著出版的重要成果”,认为这部国家社科文库成果“细致描述了报刊媒介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全方位呈现了20世纪中国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时代的多元文学景观及其发展态势,并由此重新论述了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建构过程,具有‘史’的品格”,“显示出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学术功底,充分体现了河南大学中文学科注重史料、论从史出的优良学术传统”。

  河南大学教授胡全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孟庆澍、河南大学教授武新军作为近现当代三卷分册的负责人先后讲述了近十年参与这一重大项目的研究写作过程。他们一致认为重大项目对于继承学科传统,增进学科特色,推动代表性成果生产,发挥学术专长,锤炼学术团队,提高学术品质,提升学科声誉等,价值显著,意义深远。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从文献史料与理论方法两个层面强调了报刊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同时结合自身学术经历,指出人文学科开展协作研究的瓶颈与困难,对关爱和教授带领的近代文学研究团队的工作和成就表示赞赏。陈教授系统评点了书中的重要章节,并从文学史与报刊史的异同与关联,文体与问题的均衡,学术成果的合理对话等方面指出今后研究应当借鉴的经验。

  北京大学夏晓虹教授强调了近代报刊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该书呈现了一些此前不被观照的研究对象和话题,如《万国公报》对于域外游记的传播、传教士报刊新题材、妇女报刊与女学堂教育等,并表示“报刊对文学变化的影响还有探索空间”。

  四川大学金惠敏教授从“史料”二字入手,认为该书在学理上对媒介性质作用的关注,其围绕媒介研究、文学研究的观点、方法阐释具有启发性。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黄乔生表示,史料、史论,是河南大学的学术传统,该书体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中国传媒大学李频教授认为,该书将对文学史的探究沉潜到报刊史料层面,不仅从文学发生学意义上丰富了文学史认知,书写出文学期刊专门史的状貌,同时对媒介理论及媒介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爱和教授表示,河南大学近现代文学团队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报刊与文学学术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曹萍
广告 x
相关推荐
评论({{totalRow}})
  • {{item.name}}
    {{item.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