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萍 本报通讯员 马雪刚
2月13日,在沿黄高速公路民权至兰考段项目施工现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大三学生马肖飞戴着安全帽,正在用仪器进行基桩检测。这是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交院技术集团”)承接的项目,马肖飞跟着带他的老师正在这里实习。
“之前我还在公司的实验室里实习过,就在我们学校里面,在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能看到。”马肖飞说。
马肖飞所说的正是交院技术集团的本部,坐落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东南角,也是学校重要的实训基地,经常有各个年级的同学到这里进行学习、实训。
“前校后厂、厂校一体”,学生们从“上课堂”学习理论,到“下企业”进行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正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生动缩影。
在交院技术集团的桥梁支座检测“超市”内,有企业牵头研发、填补行业空白的全国最大“80MN超大力值力学试验系统”,也有全国最小的力学试验机;还有沥青室、水泥室、金属检测实验室等14个标准实验室,涵盖了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处处长、交院技术集团负责人邵景干说:“这些是企业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资源,更是同学们的‘硬核’实训基地,让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将企业实景教学作为‘第二课堂’。”
马肖飞在入校前,对于路桥工程一无所知。“刚开始的时候看着课本上的各种理论、名词,感觉很抽象,不过到了企业和实训基地后,就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还能动手操作。”马肖飞说。大学三年,他们有很多时间是在企业和实训基地上课、参与实验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我们开发了‘公司实验室实训—项目工地实习—公司内就业培养—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四段式’人才培养及孵化模式,让教学与生产充分融合,技能与岗位有效衔接。”邵景干说。
其实,不只是像马肖飞一样的学生,他们的老师也经常会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进行“再深造”。公路学院的老师潘登也正在位于新乡的一个工地上忙着,他的身份是监理工程师,将走下讲台当上一年的“上班族”,在公司进行定岗实训。
“深入到基层能见到各种真实的现场,遇到各种情况,学习到更多实际东西,等回到讲台会让课程更加生动,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潘登觉得这样的实训非常有必要。
2022年年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伟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牵头成立了河南交通运输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等合作,建成4个国家级、7个省级实训基地,以及4个产业学院,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服务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个人发展,也更好地服务了企业、产业的发展。”
接下来的半年,马肖飞将面临毕业、就业,然而,他并没有太多担忧。“这几年我们的‘课堂’和‘实验室’不仅在学校,更在企业、工厂等广阔天地,通过实践,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很有底气,对未来也充满信心。”马肖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