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赵育洁,心内科十一病区主任牛思泉,带领团队独立完成1例主动脉3D打印+无束径导丝束径技术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这是我省首例采用弓部三开窗+无束径导丝束径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此高难度手术的独立完成,标志着该院在大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走在了国内相关领域前列。

术前及术后影像对比
11月初,刘先生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且闷痛感同时放射至后背,当地医院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检查发现是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血管疾病,该疾病一向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刘先生马上转至郑州市七院治疗。
刘先生因主动脉弓受累,弓部小弯侧有两处溃疡,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沿,放置支架的位置在以前完全依靠医生经验技术,支架略向远心端则会造成夹层破口覆盖不完全,容易出现内漏,略向近心端有可能累及左颈总动脉,造成患者左侧大脑缺血,出现偏瘫或昏迷。
赵育洁和牛思泉对影像结果多次进行研读分析,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了该患者主动脉夹层的特殊性,实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能性,以及手术相关风险,患者及家属选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体外“开窗”技术手术,拆除体内这一“定时炸弹”。
因手术前准备充分,手术很成功,现刘先生已正常下床活动。
据牛思泉介绍,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和器具的发展,主动脉覆膜支架3D指导下的“开窗”技术,已经成为精准治疗累及主动脉夹层弓部及大分支血管的有效方法。在患者入路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为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无束径导丝束径技术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安全植入器械的新思路。这些技术的灵活应用减小了创伤,保证了安全,为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荣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