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法官|漯河市召陵区法院赵琼:破解调解中的“三难”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5-04-14 17:52:30

  “在万金人民法庭工作的这些年,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法官处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人心。邻里间的三尺巷之争、婚姻中的情感纠葛、老人颤抖着递来的赡养诉状……这些‘小案’背后,是当事人半辈子的体面与牵挂。”4月8日,在漯河市法院第一季度重点工作讲评暨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召陵区法院赵琼因办案质效较好、调解案件较多,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如何用“老办法”嫁接“新思路”,破解调解中的“三难”。

  以“倾听”破“信任难”——不打断、不评判、不预设。赵琼表示,调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法官先俯下身来,耐心听完当事人的陈述,做倾听者。曾有一位老人来法庭起诉邻居占道,开口就哽咽:“他们欺负我儿子不在家啊……”若按流程直接询问,反而会让他觉得无人理解。赵琼则安静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才知道矛盾的根源是独居老人对远亲不如近邻的失落。倾听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创造宣泄的出口。倾听考验的是耐心,不打断、不评判、不预设,当当事人发现法官愿意花时间听懂“委屈背后的委屈”,调解就成功了一半。

  以“选择”破“对抗难”——少说教、多选项、给台阶。法官日常事务多,常常为了提高效率便凭借审判经验直接给出最优解决方案,但这种“为你好”却容易被误解为强制而被抵触。调解需要灵活运用法律,尽可能为当事人提供合法合理的调解方案,让当事人拥有选择权,觉得自己被尊重,才更能打动人心。赵琼在处理一起离婚纠纷时,女方坚持要孩子抚养权,男方却因“怕被人笑话”拒不松口。赵琼没有直接释法,而是列出三种方案:A.抚养权归女方,男方享有探视权;B.共同抚养,孩子寒暑假轮流居住;C.暂不离婚,设定6个月冷静期。当人觉得自己有选择时,防御的刺就会软下来。最终男方选了B方案。

  以“共情”破“共识难”——看表情、抓细节、解心结。调解不仅是法律博弈,更是心理洞察。调解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当事人的言行举止,准确判断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在一次调解赡养纠纷,兄弟俩为200元赡养费争执不下,赵琼却注意到大哥反复搓手的动作。私下询问才知,他刚失业,怕被弟弟看不起。后来赵琼提议:“老人先跟弟弟住,大哥每月暂付100元,等找到工作再补?”两人立刻同意。

  基层法官的调解桌,一头连着司法权威,一头系着人间烟火。下一步,赵琼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初心,做一名既持法律天平、又带人间烟火气的人民法官。 (魏鸿伟 李临雪)

责任编辑:漯河分社
广告 x
评论(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