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支撑。

展现责任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一论断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的双重使命。
展现农业大省担当。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基。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深化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是贯彻落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
把握学科革新契机。当前,全球农业正经历“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双重革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面临着学科革新的新机遇。河南科研院所、涉农院校要借此契机,优化涉农专业设置,推动传统农业学科与新兴技术学科的结合,如农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为农业学科发展开辟新路径,提升农业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凸显区域发展价值。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河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重大。三位一体改革能够整合区域内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河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河南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强化机制创新打造三位一体改革样板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完善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整合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建立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等特色学院,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二是适度超前布局学科专业。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学科专业,重点发展农业交叉学科,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三是分层分类培养。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博士、博士后比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分类培养,注重个性化发展。本科阶段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硕士和博士阶段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体系,设立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优化全链条农业科技服务生态。尽管河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在成果转化、基层推广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亟须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生态,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建设1+N大平台体系。依托省部重点国家实验室,建设1+N大平台体系,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覆盖全产业链条,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依托中原农谷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中试平台,推行“科研团队+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协同模式,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民接受度和使用率。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实行“科研人员持股”政策,设立农业科技风险补偿基金,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风险、高回报项目,降低科研人员的风险顾虑,吸引更多人投身农业科技研发。四是坚持创新驱动。聚焦“高精尖缺特”领域,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河南。
健全人才引育留用保障机制。河南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农业人才方面面临挑战,亟须建立健全人才引育留用保障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广泛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简化引进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二是优化人才环境。打造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脱颖而出。设立省级农业科技类个人奖项,表彰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四是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构建跨部门协同管理体系。目前,河南在农业现代化改革中涉及多个部门,亟须构建跨部门协同管理体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一是跨部门整合科技资源。统筹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建议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形成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各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将改革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农业科研数据、人才需求信息与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农业科技创新进展、人才流动情况和教育培训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食品营养与健康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