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5年04月02日 第 11 版)
□郑雄
一
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那些山脉。山崖耸立,如刀削斧劈,赭红色的崖壁连绵不断,蔓延到几十米、几百米,把一片片青翠与葱茏映衬得格外醒目。山崖边,站立着一群汉子。他们衣衫褴褛,肌肉紧绷,黝黑的脸上流淌着混合了泥沙的汗水。
此时,天空沉默,白云飘浮。北中国,以一种庄严的沉默展示着无边的雄浑和包容。我觉得,我和大山一样宁静;我和大山一起,倾听着红旗渠的淙淙流水声,目送着一渠清水,盘旋着一路东去。恍然间,我觉得,我成了这山、这渠、这水的一部分。我在山中,在水边,感受着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毛泽东主席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毛泽东同志这样说,是要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为新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认真想来,“精神”二字,不仅体现在工作作风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人的心灵、性格,体现在民族的历史、命运,甚至体现在人类发展全过程中。
人类的精神世界,深邃,邈远。精神世界的独特、绚丽和丰富多彩,让人类从其他生物中脱颖而出,创造出不朽的文明成果。
那么,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他们拥有的独特精神,才可以使他成为他,他们成为他们。他们组织起来,释放出精神的能量,推动着民族乃至人类历史的发展,让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乃至整个社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六十年前通水的红旗渠工程,规模浩大,令人震撼。艰难岁月里,那些沉默坚毅的太行山人,花费了将近10年时间,硬是一锤一钎地削平了1250个山头,修成了1500余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吃饭、几十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它是北方群山上的蓝色飘带,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杰作。
著名摄影家魏德忠曾说过,红旗渠是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
我想,这是从物质层面来说的。在高不可攀的太行山脉面前,肉体的人,恰如蝼蚁一样渺小、不值一提,大山里任何一阵旋风,都可以把人卷走。
但是,不可能成为可能。那群穷得只有手里“寸铁”的太行山人,完成了这项工程。
红旗渠工程绝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不仅是工具的胜利。——虽然,“土法上马”施工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摸索出了烧石灰、水泥,配制炸药的办法,甚至,2013年9月,还获得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红旗渠的获奖理由是:“依循中国自古以来的水利工程智慧,在太行山腰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并创造性地采用矿渣加石膏粉混合为水泥,以开山炸石的石料筑成渠堤,建成人工天河,体现了中国式设计理念。”
我觉得,更根本地来说,它是人的精神的胜利——
极端艰苦的环境下,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怀揣改变生存环境、改变命运的梦想,迎难而上的血性。
万众一心,携手并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勇进击的豪迈。
不惧危险,九死一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
这种精神,不只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年代、在林县这个小小的地理单元单独存在。它存在于大江南北、长河上下,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里,上承历史,下接现实,成为中国精神、中华民族集体意识的一部分。
因为有这种精神,一个民族才能够长久地挺立在东方,从远古到现代,无论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也依然能保持蓬勃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因为有这种精神,一种文明才能够诞生、发展,在和全球各种文明的碰撞之后获得新生,最终,蝶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它不仅没有消逝,反而历久弥新,甚至成为“新的精神传统”,让后来者仰望它、瞻仰它的同时能够产生无穷尽的动力,从而想要追随这种传统,投身新的行动。
二
我曾一次次走在红旗渠畔,一次又一次追问自己:假如是你,在同样的历史关口,面对这样的工程,该如何选择?
我没有确定的答案。我面对壁立的高山,滚滚的流水,思潮涌动。
我只知道,当年,决策红旗渠工程上马时,林县年轻的县委书记杨贵有着巨大压力的。红旗渠修这么长,渠线勘测准不准?渠修成了,水能不能流到林县?流不过来怎么办?
这些问题,曾让杨贵出了一身冷汗。
红旗渠旗手杨贵,选择了担当。当年,我在北京采访他。他的一句“当年,县委一班人是铁了心的”,让我感慨万千。
红旗渠工程特等劳模任羊成,从来到工地的第一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在林州采访他,他的一句“红旗渠是我们拿命换来的”,让我无比动容。
这样的一群人,把梦想付诸行动,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红旗渠通水了。所有的苦难,都变成了一代人的光荣。
今天的红旗渠,不仅是一条输水的渠道,更成为一条承载着中国精神的河流。
今天的中国,也许再也不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艰辛修建一条水渠,但红旗渠精神必将如太行山中那滔滔河水一样,在中国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永远流淌。中国的未来,正是依靠无数这样的普通人、无数这样的梦想引领。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条精神的河流,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是林县人民在面对自然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人,也在今天继续影响着我们。
历史,在渠畔回响。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红旗渠精神必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那山、那水、那人,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