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袁楠 通讯员 林子俊 罗新源
全省政务服务最好的国家级功能区在哪里?新乡市去年GDP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哪个?
答案都是新乡经开区。
3月21日,记者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新乡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连续两年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居全市第1位;在最新国家级功能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居全省第2,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全省第1;在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排名120位,连续2年进位升级,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开发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新乡东区核心区’,进一步‘巩固提质再加速’,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整体呈现出经济向上、结构向优、态势向好的局面。”发布会上,新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刘文君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该区2024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龙头企业质效倍增。新乡化纤产量同比增长12.7%、中纺绿纤营收同比增长14.5%,豫新热管理产值同比增长28.3%,带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逆势上扬。产业项目增势强劲,2024年实施产业项目128个,总投资280.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完成投资73.4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106%。其中总投资8.6亿元的新乡白鹭生物基新材料绿色工艺中试产业园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延链补链项目隆鹭纺织当年洽谈、当年落地。总投资16亿元的中储棉项目即将建成投用。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先进医学产业园加速推进,润宇新材料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乡数字科技城已入驻同泽科技、勤邦信息等数字企业十余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航空新材料、无人机教培、低空经济创新平台等项目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
科技创新活力涌动。加快实施“六新突破”,科之诚芯片实现量产、豫新热管理直冷板亮相国际博览中心,成功获批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成功申报20个省级以上荣誉,其中:新乡立白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华洋包装获批省级智能车间,华锐锂电获批省级质量标杆。新增“四上”企业32家,总数达到221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总量达28家;新增5家省级创新平台;认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连续5年获评全省技术合同先进登记机构。
招商引资破局突围。纵深推进“大员招商”“全员招商”,积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先后协办中汽协热系统分会、全国铸造协会消失模分会2个国家级行业大会,与会企业400余家。与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大湾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产业转移、企业培育新路径。全年签约并落地项目95个,总投资213亿元,同比增长27%。
对外开放名片更靓。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排名第2。中欧班列扩量提质,全年开行117列,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发运标准箱9284箱,同比增长39.5%。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12亩,总投资74亿元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已成功入驻11个项目。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超长期国债5000余万元。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协助企业争取科创资金1500余万,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430万元,惠企数量、资金额同比增长80%、79.2%。
产城融合相融共生。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一附院经开院区、职业技术学院等19个配套项目加快推进,久鼎箜篌博物馆揭牌运营,经开里特色商业街区、平原湖公园等优质消费场景已经形成,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品牌教育”成效显著,与育才、师大附中、神州天立等名校合作办校,招生人数增长36%,户籍生基本无外流,中招、高招成绩再创新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2天,全市排名第1;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刘文君表示,2025年,新乡经开区将按照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国家级开发区百强”目标,接续奋进,为新乡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