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攀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10-24 19:30:5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红 通讯员 陈伟宾

  近年来,三门峡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科技服务综合体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通过建立科技投入联动管理工作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科学配置创新资源,促进研发投入合理归集与科学统计,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攀升。

  据统计,三门峡市 2023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 43.25 亿元,为历年最高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6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5%)0.62 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

  各类主体合力推进,企业主力作用持续凸显

  聚焦全市“8+6”产业集群、12 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完善“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2023 年全市 543 家规上企业中,填报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 452 家,覆盖率 83.24%,其中“四有”企业 418家,覆盖率 76.98%,获省专项一等奖,奖补 300 万元。规上企业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达到 99.35%,以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公司、宝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 77.64%,规上企业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的主力。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积极统筹各类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推动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放大财政资金的导向撬动作用,带动企业、高校等全社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3 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 13.59 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 4.8%。持续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平台、“瞪羚”企业奖补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开展“科技贷”贴息奖补,适度扩大“科技贷”业务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今年以来,已累计备案科技贷 53 笔,惠及企业 43 家,贷款金额 2.6 亿元,市级“科技贷”业务已整体突破 4 亿元,1000 万财政资金实现了由原计划的 10 倍扩大到 40 倍的效应。

  多措并举精准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宣传,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推行科技服务综合体。在探索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涵盖企业创新需求的常态化精准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基础上,借力“万人助万企”“三大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红利,全面推行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健全完善创新需求征集、包联、转办的科技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已累计征集省、市、县各级创新要素需求 1710 余项,排名全省第 2,推动办结各类需求 1105 项,省、市、县三级办结率分别达到 60.2%、90.4%、76.9%,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规范化、便利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科技创新服务。

  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对接国家实验室体系,推动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等“国字号”平台在我市落子布局,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宝武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汇集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以高能级平台激活创新“裂变”。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四五”以来,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河南省“揭榜挂帅”项目 2 项,省重点研发专项 2 项,省科技攻关项目 15项,省软科学项目 10 项,争取省级财政资金 860 万元支持,累计投入资金 1722 万元,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 16 项,立项科技攻关项目 171 项,软科学项目 107 项。全市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创新平台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加速汇聚、创新共识更加凝聚、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责任编辑:三分
广告 x
相关推荐
评论(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