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广袤田野里,越冬小麦努力扎根生长,一、二类苗比例占九成,小麦生产开局良好。
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人员拼抢时间,只为育出农民青睐的好品种。
灵宝苹果智能化分选包装车间里,红彤彤的苹果经过清洗、烘干、分拣等工序后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农村大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殷殷嘱托——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立足河南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粮食、链产业、美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稳粮食
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在河南讲农业,首要的是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既是河南的“王牌”,也是如山之责。
2023年我省全年粮食产量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位,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风雨不动粮如山。去年我省遭遇与夏粮成熟期高度重合、多年不遇的连阴雨和秋粮收获期的“华西秋雨”,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攻坚克难、抗灾保粮,坚决打好“三夏”攻坚战,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效果明显,我省秋粮产量增速居粮食主产省第一,创历史新高。
藏粮于地,地力提升多打粮。我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建成833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建设亩均投资超4000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00万亩,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配套。
藏粮于技,大田潮涌科技动能。中原农谷初步构建形成了“1+1+1+2+N”政策体系和“管委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运作模式,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53家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74家种业企业已入驻中原农谷,中原农谷和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科技城一起构建形成了全省“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1%,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
链产业
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吃着咯嘣嘣,夜间能点灯,落地粉粉碎,入水扑棱棱。”因贡麻花而得名的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用小麻花做成了大产业。
麻花庄村也曾经历过一段恶性竞争,生产中缺少规范、销售时无序竞争,导致大家都赚不了几个钱。痛定思痛,麻花庄村将村里的麻花厂、麻花作坊合并,成立村办麻花生产企业,统一配方、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原味麻花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甜味、紫薯、香辣、蔬菜等多种口味,更加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贡麻花已经成为民权县名副其实的特色主导产业。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一粒粒普通小麦,想念食品将其加工成5大系列400个单品。南阳卧龙区达士营村大力发展艾草医药产品研发和加工,建成投产艾草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5亿元。郏县士中村精心饲养的红牛长出的片片分明、色红肉嫩的雪花牛肉,每公斤市场价高达1000元以上。
河南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我省召开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出台18条措施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出台11条措施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95个,持续巩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支柱地位,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方便酸辣粉市场份额占全国80%以上,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和乡村旅游人数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美乡村
万千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周末,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游客熙熙攘攘,来这里体验“慢生活”。从默默无闻的穷山村到“网红打卡地”,中原无数乡村持续打响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和民宿牌,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提升为主抓手,启动“千村万户”乡村设计精品示范行动,创建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5个县(市)新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新改建农村公路8576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9.3万户、普及率70.8%,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去年,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打造专属于农民的篮球赛火爆出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老乡们除了吃饱穿暖,还要在乡村振兴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今年我省将持续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七大行动,继续打造大良田、大科创、大产业等六大平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