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新密 千年古韵拂新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通讯员 程艺涵
这里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开创中华文明之地;这里是《山海经》中烟霞弥漫峰峦尽露其巅的天下奇观之所。
这里流淌着洧水与溱水;这里吟唱着《郑风》与《桧风》。
这里是因“山如堂者密”而得名的新密。
一眼越千年,古韵拂新风。如今,走过新密每一处街角转弯、伫立在每一道绿林旁,都能感受新的气象。近年来,新密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立足自身优势,确立“文旅兴市”发展思路,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打造沉浸式度假、全龄层体验、一站式消费目的地”为目标,构建促销平台、落实消费政策,推出促消费“组合拳”,为文旅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让新密文旅经济“活”起来。

密瓷。
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新密丰富的文旅资源——
新密市被誉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有打虎亭汉墓、密县县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吹歌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进一步盘活文化家底,使文旅市场活跃起来?新密从三个方面着手发力:
顶层设计入手,统揽全局寻求解决之道。新密市接连推出了一揽子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关于推动新密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新密市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民宿建设贷款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重大休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文旅消费活动开展的扶持力度。

密玉。
设立1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产业。累计发放景区奖补资金2385万元,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资金4318万元、重点贷款贴息补助资金500万元,帮助文旅企业复苏回暖。
精心策划,推出系列活动,不断助推文旅发展的红火势头。相继举办“兔年新春、消费惠民”、“溱美夜新密”、“玉兔迎春乐游新密”、首届溱洧文化节、美食嘉年华活动,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拉动消费5亿多元,实现“以节彰文、以节促游、以节招商”;联合景区举办“伏羲山亲水避暑节”“密二花文化节”,指导景区举办“虾尾宴”“酷玩电音节”“丛林泼水节”、银基欢腾国际大马戏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多次登上河南卫视、央视舞台,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冰雪酒店夜景。
新项目打造新载体
抓好大项目、演好“重头戏”,是新密市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文旅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再现古城风貌,打造文旅新地标。新密市充分利用古城历史文化遗存资源,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围绕“古城博物馆、诗经场景地、溱洧不夜城”主题,再现古城“一眼千年”的独特魅力。目前该项目已编制完成核心区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文旅文创融合等相关方案;古城核心区一期的东街百肆集、诗经文博馆、东门水瓮城、茶汤水市街等四个街坊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5月首开区正式开门迎客。
峰峦尽露其巅,如众鸟浮水戏。拥有天下奇观的伏羲山是新密市推进文旅文创融合的另一张王牌。
“传说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曾在此正姓氏、演八卦、置嫁娶,开创了中华文明起源。我们正在加快伏羲山文旅融合建设的进程。”新密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魏长城文化资源,该市大力推进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合伏羲山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及周边美丽乡村,聚力打造集遗址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度假、山水旅游于一体的长城文化和旅游发展示范区。
魏长城文旅融合区、伏羲山楼院村分别被列入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城自然生态休闲之旅”“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目前,新密市已启动伏羲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创建目标。
南有长隆,北有银基,新密市创建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目前已投资1.5亿元,通过“雨污水改造、强弱电入地、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精品节点”五大工程,对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度假区周边承载能力。支持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加快滨湖商业街、海洋王国、儿童探险王国、黄帝宫景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融入国际时尚新业态,拉长集群式产业、提质全品类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旅游度假新名片。

新密夜经济。
新业态开启新“窗口”
立足新时代,新密市打开新思路,开辟新“窗口”。
高站位、广视角,特色民宿打开第一扇“窗”——在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首批等级乡村旅游民宿名单中,郑州市上榜6家星级民宿,其中新密市独占4家。结合国际时尚潮流元素,契合游客新需求,聚焦风口丰富文旅新业态,新密市将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作为文旅融合战略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把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一张新密“特殊民宿地图”新鲜出炉:以北部、西部、南部山区,溱水、洧水流域,传统古村落、美丽乡村等为依托,按照“一步一景观、一村一品位、一宿一特色”的原则,一批精品特色旅游民宿集群登台亮相。其中的会盟山居、栖地55号等一批高端民宿备受游客青睐。
今年“五一”期间,新密市民宿整体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3倍,星级民宿基本爆满,整体民宿集群预订率达98.2%,直接旅游收入1300余万元。
思路变,天地宽,开发沉浸式研学游打开第二扇“窗”——新密市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施项目化、产业化推进。打造以来集镇苏砦村梦祥白银文化产业园、超化镇李坡村农耕文化体验园、大隗镇窑沟村密瓷文化产业园、苟堂镇岐黄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研学旅游产品,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游客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农耕、陶瓷、岐黄、民俗等文化,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移空间、换场地,打造主题露营地片区开启第三扇“窗”——依托A级景区、美丽乡村、研学基地等资源,探索实施“露营+景区”“露营+农家乐”“露营+研学”“露营+体育”“露营+剧本杀”等多种模式,将各种新鲜娱乐形式导入文旅消费供给体系中。
黄帝康养小镇房车露营地、伏羲山星空露营地等多家露营地,今年“五一”假期“一位难求”,接待各类游客3万人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化吹歌”。本版图片均为王洪涛 摄
新热点释放新动能
敏锐地抓住时间与空间的热点,是新密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的又一法宝。
入夜,在灯火璀璨、如织人流中,新密市展现出充沛的活力与饱满的激情,夜经济收获颇丰。
旅游景区集中“变身”超大“舞台”,由深厚的历史文化“打底坐镇”,一批高质量、富内涵的音乐节、文化节、露营节等夜游主题活动应运而生,引来八方游客啧啧称赞。
舞台演艺、剧本轻娱等新业态,与中强光年、金巴斗等一批沉浸式文旅消费综合体,共同成为依托新项目、新场景、新体验而隆起的文旅消费增长极。
擦亮夜市美食文化品牌。郑喜旺烧烤、鲁班喜悦龙虾城、西秀宴会中心、德惠苑、桥头夜市、万客隆夜市、长庆西街小吃街……不胜枚举的美食打卡地,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赶来“尝鲜”。
今年“五一”期间,以在米村镇举办的美食嘉年华活动为例,通过百余商家汇聚、百余种美食名吃登场、百家菜巡展等活动,每晚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
捕捉空间中的“热点”,花“开”美丽乡村游。新密市相继举办伏羲山杏花节、超化槐花节,农村特色旅游品牌持续叫响,成为郑州及周边县市近郊游首选目的地;依托美丽乡村优势,米村镇朱家庵村、超化镇黄固寺村、伏羲山楼院村纷纷推出乡村美食、特色民宿,成为小众旅游网红打卡地;“五一”期间乡村旅游收入5.03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2022年以来,新密市共创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4家、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1家、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6家;伏羲山管委会神仙洞村获批全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超化镇李坡村等3个村入选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荣获“河南省文旅文创先进集体”称号,并入选“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新密市成功创建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
今年1—6月份,新密市实现游客接待人数690万人次,同比增长8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08.52%。其中春节、五一、端午假期,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实现全省“双第一”,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4万人次。
随着古城有机更新项目启动、银基IPO项目实施、大伏羲山提质工程开展,新密市“人文、时尚、山水”业态进一步丰富,文旅融合品牌崛起,文旅消费集群布局初步形成,新密市已成为郑州大都市区休闲康养和近郊游首选地、省内休闲康养聚集地。
文旅融,产业兴;深度融,长远兴。新密市正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山城、古城、旅游城,秀美且崭新的新密,等着您!
